摘要:近年来各地新农合基金运行风险存在上升趋势。新农合基金在运行过程中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基金筹资、基金治理、基金支付等相关环节,这些风险严峻影响了新农合基金的安全。新农合基金风险的成因主要有较低的经济发铺水平和有限的政府财力等诸多方面。只有通过建立系统科学的治理监视机制等多种措施入行风险规避,才能保证基金安全,实现新农合轨制的可持续发铺。 枢纽词:内蒙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风险 内蒙古自治区属于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人口聚居区,有70%的人口糊口在农村牧区,泛博农牧民的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内蒙古经济社会的发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轨制的实施有效地缓解了农牧民因病致贫、返贫的状况,对构建妓女内蒙古施铺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各地新农合基金运行风险存在上升趋势,因为地舆环境等原因 ,内蒙古农牧区经济发铺比较落后 ,基金运行风险尤为严峻。 一、新农合基金运行风险分析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基金指各统筹地区根据国家有关划定设立的,通过参加新农合的农夫个人缴纳、集体搀扶、政府资助筹集的,用于对参合农夫医药用度入行补偿的专项资金。2010年内蒙古全区共筹集新农合基金18.8亿元,人均筹资尺度达到155元。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新农合轨制回属于风险型社会保险范畴,在合作医疗运行过程中,因为治理者违规操纵或治理不善可能对基金运行造成风险。新农合基金在运行过程中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基金筹资、基金治理、基金支付等相关环节,这些风险会严峻影响新农合基金的安全。 (一)基金筹集环节的风险因素 一是筹资主体的资金到位题目。现行轨制上的障碍造成活动人口参合难。轨制要求在户籍地参合,也就是参加新农合缴费、就医、报销等不能在栖身地办理。从内蒙古自治区来望,全区至少有100多万农牧民因长期不在户籍地栖身而没有参合,造成参合人数不不乱,甚至有下降的趋势。此外,有些地方农夫没能按时交纳新农合参保费,造成资金筹集总量与参保享受新农合的农夫人数不符。二是在资源严峻不足的背景下.部门基层政府追求政绩的冲动诱发了弄虚作假、变通执行上级政策的行为。其中最为典刑确当属“套资冲动”与“钓鱼工程’。三是筹资期间的资金账外滞留题目。因为对于收取资金到上缴资金的时限则没有限制,存在资金被截留、挪用的风险。 (二)基金存储环节的风险因素 通过各种渠道筹集的新农合资金,一般都是同一拨付汇总到县级财政,由县级财政对参合农夫的医疗用度入行支付。因此,平时沉淀在县级基金财政专户的新农合资金额度很大, 这为基金的账外停留提供了空间。特别是当县级财政发生难题时,这一资金有可能成为当地政府解决资金难题的一个渠道,即泛起县级政府挪用基金,从而增加了基金的运行风险。 (三)基金支付环节的风险因素 从需求方来望,参合农夫在报销过程中存在参合农夫出租(借)新农合医疗证、为他人带药、未参合农夫办理假证;在没有发生疾病的情况下伪造票据向合作医疗办公室谎报,或是涂改医药费收据、处方冒领合作医疗基金,从而造成新农合基金损失。如2010年1-8月,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合管办,对北京、天津等地住院的140例患者的比例入行实地核查,查出虚假病历6份,造假资金26万元。这些参合农夫的不公道行为,使本已十分拮据的合作医疗基金雪上加霜。从供应方来望,出于病院利益,医疗机构可能会泛起提供诱导消费的现象如提供不必要的检查及开大处方、小病大医等、病院与病人串通将门诊病人伪造成住院病人、患者与医务职员串通,将自费药品和自费检查项目伪造成可报销药品和可报销检查项目等,这些都危及到了新农合基金的安全运行。从监管方来望,因为基金治理和监视控制的不规范,会造成乡镇合作医疗治理职员审核报销凭证不当真,从而支付了不应报销的项目或用度。审核职员为了自己或他人谋取分歧法利益,在审核过程中徇情枉法,甚至造假,侵占新农合基金。 二、新农合基金运行风险成因分析 在新农合基金的运行中,之所以可能产生上述种种风险,其内在的决定性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较低的经济发铺水平和有限的政府财力 因为内蒙古经济发铺总体水平还不高,特别是“二元经济”体系体例前提下,农村牧区经济尤其落后,农牧民收进普遍较低。2009年内蒙古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进4938元,低于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进5153元。农夫受收进状况的制约加上熟悉觉悟的局限,有可能泛起不缴费而又想方想法往谋取新农合补偿等农夫就医时的一些风险。作为重要筹资主体的各级政府的投进规模,决定了新农合基金规模的有限性。截至2007年末,内蒙古全区101个旗县区中有国贫县31个,区贫县29个。贫困县因为地方财力的不足,一方面可能使地方财政津贴不能及时和足额到位,甚至为了得到上级财政的津贴,可能泛起抽逃本级财政津贴的做法;另一方面地方泛起紧急事件而财力严峻匮乏的情况下,可能挪用新农合基金。 (二)监视治理机制不健全 一方面缺乏直接的制约机制和有效的监视措施。因为合作医疗基金只设一个账户,基金收支都由卫生部分经办。这样,卫生部分既管政策又管基金收支,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存在失控的潜伏风险;另一方面,新农合信息治理系统建设滞后。在内蒙古农牧区因为新农合信息治理和技术手段相对落后,相称一部门县(市、区)没有将新农合信息治理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和病院信息治理系统对接完善,同时缺乏必要的供公家使用的新农合信息平台,医疗卫生信息不能在区域范围内有效共用、共享,因此,极易造成违规操纵和参合患者的超范围诊治与用药,使新农合基金发生风险。 (三)现行整个医疗卫生体系体例存在严峻弊端 在我国目前的财政投进体系体例及医疗卫生治理体系体例下,病院医药不分、收支一条线,那么,医生诱导就医的参合农夫接受更多的不必要的医疗服务就是不可避免。这种现象严峻地冲击新农合基金正常运行,可能造成基金的大量赤字。同时,因为在性质上本属于社会事业单位的医疗卫气愤但愿构从财政上却去去得不到足够的发铺经营资金,为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断壮大以求生存,独一的办法只能是通过开大处方、多检查、销售高价药以获得高额提成等手段来获得收进,其直接后果就是不断攀升的单位服务价格,终极造成医疗卫生用度的过快增长,使整个医疗保障体系长期陷进资金进不敷出的困境。 (四)医患双方存在严峻的信息分歧错误称 在内蒙古农牧区因为农牧民患者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缺少医疗卫生知识,就医时只能按照医生的建议选择详细医疗内容,显著处于医疗信息的劣势地位。医生拥有专业知识,同时有各种医疗技术手段,把握患者的详细信息,医疗机构的垄断行为凸起。因为医生与患者的信息分歧错误称,医生通常会增加药品量和诊疗项目,多用昂贵的诊疗手段,在诊断不明时,医生会使诊断入级,诱导患者住院或手术、或延长住院时间等,以增加其收进。终极,处于弱势地位的农夫不得不支付更多的医疗用度,从而导致医疗卫生用度不公道增长。 (五)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的主体具有不同的利益诉求 公共治理理论以为,当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本身利益不一致时,会导致政策执行泛起偏差。中心和地方政府分别作为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的不同主体具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中心政府对新农合给予了高度正视,并制定了相关支持政策。对于这一政策,地方各级政府可能从自身利益最大化角度出发往执行。分税制改革以来,因为财力向中心集中,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财权削弱事权增加,地方财政津贴不能及时和足额到位,使得政策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三、规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风险的详细对策 (一)建立长效的风险防范监管机制 首先,建立系统科学的监管机制。要专门设立新农合监视委员会,按期监视检查合作医疗基金的治理收支情况,并向社会公示检查结果。同时要加强社会监视,特别是要发动农夫入行监视。为此,一方面要完善轨制的信息表露轨制;另一方面要改变新农合的筹资程序,采取政府年初预先拨款资助,然后农夫缴费的办法,打破各级政府与农夫间在出资上的博弈困境,调动农夫监视的积极性。其次,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控制医务职员的不良行为。医疗服务供方与患者和保方之间显著的信息分歧错误称是供方诱导需求产生的根源。要想减少医生的信息上风,应使医疗机构的信息透明化。最后,引进贸易保险,建立“管办分离”的治理机制。保险公司作为独立于政府部分的机构,在政府的领导和监视下,承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详细经办工作,实现监视治理与详细经办之间的分离。保险公司作为专业机构,运用保险精算技术入步新刑农村合作医疗方案的公道性和科学性,有利于将基金支出控制在公道范围内,控制运行风险。 (二)健全风险防范的基金轨制,降低资金风险 首先、规范基金筹集轨制。政府必需切实承担起责任,加大投资力度,加强筹资工作,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贴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筹资时要以户为单位登记造册,重点核对参合人数、缴费数字等数据是否与实际情况一致,是否存在虚报数额、套取财政资金的情况。县乡两级合管办要按期核对相关手续,检查其与实际金额是否存在出进,防止收款员贪污收缴资金,避免县级财政截留新农合基金。要对基金的解缴和结算划定严格的时限,降低基金被截留和挪用的风险,确保基金安全。其次、完善基金封锁运行轨制。这一轨制夸大财政专户对新农合基金在支付环节、结存环节上的独一性和透明度。第三、强化新农合基金风险预警轨制。加强新农合基金收支预算治理,建立基金运行分析和风险预警轨制,控制基金结余。当年结余率控制在15%以内,要求基金当期收不抵支的地区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基金平稳运行。 (三)加强新农合医疗服务用度控制,防范基金收支增长不同步 加强对医药用度不公道增上入行有效的控制,是防止和控制合作医疗基金风险至为枢纽的方面。为此,一是要探索建立乡镇病院与县级病院的双向转诊制,实现病人的公道分流。对于不同层次的病院应制定不同的需方用度自付尺度,引导患者增加基层医疗机构的利用,促入卫生服务体系的公道分化,控制医保基金的支出水平。二是要针对农村牧区常见病多发的实际,制定并实施新农合基本药品报销目录和农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严格控制目录外药品的使用,以控制定点医疗机构诱导需求的行为。三是要改变对医疗服务补偿的方式。政府可以采用按服务项目付费、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算等混适用度支付模式,促使医疗机构自动控制医疗用度。 (四)加快农村卫生体系体例改革 加快农村卫生体系体例改革,一方面要完善政府及财政对农村卫生的补偿政策,既要改变过往财政养人的局面,建立完整、高效的与财政津贴相配套的绩效评价体系,又要切实保障财政对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的津贴持续到位;另一方面要实行医药分开,完善医疗服务价格补偿机制。在完善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条件下实赠医药经营的分离,即将药品经营从医疗机构中分离出往,实行外部化经营治理。病院开处方,药店售药,患者直接凭处方在定点药店买药,这样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医疗机构通过多出售药品来获得利益,又减少了医药合谋的可能性。 (五)加快新农合信息化建设 当前信息化建设的是重点是要通过新农合信息技术中央对合管办、定点医疗机构、财政部分、银行等相关机构实行严格的网络治理,实现网上数据传输和实时网上审核报账的在线监视和治理。同时还要建立基金监控系统,对各级财政津贴资金是否到位、农夫缴费是否入进专户、基金具体支付情况等入行全程监控,设立基金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基金运行中存在的隐患和题目,保证新农合基金的安全。借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治理系统,实现现代化治理操纵,可以入步基金运行的透明度,能够避免基金运行过程中不规范行为的发生,保证新农合基金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 2010年卫生厅农村牧区卫生治理处工作总结[EB/OL].内蒙 古自治区卫生厅网.2011-2-17. [2]程晓明.医疗保险[M].上海:复旦人学出版社,2003. [3]韩超,王仲斌.小额津贴被套凸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视漏 洞[N].经济日报:农村版,2005-9-26. [4]内蒙古自治区部门地区加强新农合基金监管取得显著效 果.[EB/OL]内蒙古自治区审计厅网 2010-11-11. [5]2009年度年度统计公报.[EB/OL]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 计局网. [6]陈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轨制中委托与代办代理关系的分析[J]. 经济题目,2006(12).
内蒙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风险及其规避研究
2012-06-22 17:41
内蒙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风险及其规避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