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坏账“打包还款”。在被调研区,财政对于担保贷款的坏账要承担42.5%(普通企业)或36%(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 至2008年3月底,该区财政有7户企业发生坏账,其中对4户企业发生的坏账共需承担2,503,250元。坏账打包还款属于小企业贷款担保事后管理,是“割肉平仓”之举。财政把某些坏账集合在一起,以打包价即坏账担保额的一定百分比(如10%,全部打包则打包价25万)出售给区属银行或其他企业、组织,并给予优惠扶持(如税返),其余从“小企业担保代偿金”中出。对财政,坏账打包还款好似斩断阑尾,可一举清理拖欠多年的坏账,同时也是变向扶持区属银行或其他企业的方式。对承购方,一方面,企业、组织等非政府机构利用其特有的商业催帐手段,以低价买进坏账,有风险,也有足够诱人的盈利空间,这为打包还款提供可能性;另一方面,企业购买打包坏帐可获得财政给予的一定优惠,如免去打包费用、企业税收部分返还等。于此,在保留专管员个人对“轻、易、小”损帐进行追收的传统方式上,加入打包还款清理坏账,辅之以小企业担保代偿金制度,三管齐下,把损失减到最小。 4、优化人力资源、提高综合技能。小企业贷款担保工作所涉知识面很广,要求专管员具备极强的业务综合能力。比如在经济法律方面,需了解担保法及公司法、破产法等;在企业财务方面,要会看会计报表、懂实务操作;同时,做到对各行各业有了解、有看法,在关键时刻能预估、能判断。即要力求做到“懂财务、懂法律、懂经济、懂市场”。 5、搭建公共数据平台。现在,财政、中投保上海分公司、贷款银行相互间建立了业务上的共享信息平台,但企业作为担保工作主体之一,参与甚少。在这个日渐成熟的平台上,充分考虑企业参与信息共享的重要性,创建一个“企业—财政”互动信息共享数据网络,便于担保各方互通有无,提升担保贷款企业主人翁意识、增强政务公开性、透明性、公正性。 财政是一种手段,是一种关系民生的手段,是一种再分配的手段。通过财政对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真正实现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好比财政的两个口袋,左口袋是得益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财政收入,右口袋是用于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财政支出。左口袋是右口袋的财源和后盾,右口袋又是左口袋的养料。有效利用财政收入,把40%以上来自于中小企业的税收收入通过合理的、高效的方法再服务于中小企业的融资与发展,从而获得更多回报,实现“绿色财政”、“集约型财政”、经济再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财政担保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以此带来的诸多社会进步面是更立体的社会福利、社会效益。把握好左、右口袋的松紧,拾遗补缺,实现收放自如,是关键。 参考文献: [1]黄勇超:《商业银行拓展中小企业贷款的难点与对策》 (中国建设银行南安支行 福建 南安 362300)
中小企业担保贷款的财政支持研究(2)
2012-08-25 21:51
中小企业担保贷款的财政支持研究(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