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市民参与科技活动的途径不完备。据有关数据表明,53.61%的市民愿意“参与”到科技惠民的活动中,32.69%的市民表示“非常积极地参与”。
在对市民是否愿意通过科技中介服务来获取科技成果时,52.15%的市民表示“愿意”。由此表明,调查发现市民有较高的参与科技活动的愿望,但是缺乏相应的组织管理和引导。
对科技中介信任度不高是造成科技不能有效惠及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科技服务中介承担着科技信息传播和科技指导的职能,但太原市在科技服务中介方面的工作表现出的不足制约了科技传播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是导致科技成果收益不明显的原因之一。市民希望通过社会公益性质的方式向民众传递民生科技,建立政府与企业相结合的科技传播中介,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对太原市今后开展科技惠民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4)市民获取科技信息途径较为传统。市民可以通过媒体、公共设施、互相交流等方式获取科技信息资源,但是更多的市民选择报刊、电视等传统方式。报刊、杂志、电视属于单向信息传播,参与信息互动性较差,计算机网络属于双向信息,信息参与程度较高。通过调查对太原市整体分析,目前太原市市民获取科技信息的途径较为传统,这与市民整体科学素养有着直接关系[3]。
5)太原市民生科技发展迅速,社会需求量大。
目前,太原市民生科技产品授权率高,说明民生科技的社会需求量大,技术转化快。但是太原市整体民生科研水平偏低,科技惠民程度偏低,主要原因为:一是民生科技产品的推广力度不够,大多数市民对科技产品不了解;二是太原市市民的科技整体接受能力不高;三是太原市民生科技研发方向与百姓生活的融合度不够,即很多产品的研发偏离百姓的实际生活;四是太原市市民的整体科学认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完善太原市科技惠民工作的几点建议 第一,通过多途径加强对市民科技教育的培训,由政府相关部门开设公益性的科技普及班,逐步改善太原市市民的科学文化知识,并在全市形成讲科学、用科学的科学文化氛围。第二,建立健全市民参加科技活动的渠道和相关规定,落实科技惠及民生政策,提高民生科技成果惠民效果。针对太原市市民对科技惠民活动参与意愿,政府和有关单位应加以引导并通过各种途径让民众参与到科技惠民活动中。第三,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中介组织的管理和运营。用政府牵头和市场化相结合的手段对科技服务中介进行规范管理,通过科技中介组织帮助市民参与到科技活动中,在引导市民学习科技文化的同时,提升科技惠民效果和科技收益。第四,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重点对民生领域的科技项目予以扶持。采取科研单位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提高民生科技领域内成果的转化,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用以解决太原市的衣食住行用领域的民生问题。第五,各媒体宣传单位应通过建立科技培训讲座,结合太原市特点,优先在电视广播、报刊等宣传媒体开设专版,提高民众的科技接受率。第六,加强市民科学技能的培训,使科技知识能够转化为生产力成为个人能力提高的一种途径。
结合市场需要开设专门的科技培训机构,使科技培训教育成为社会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七,加大对科研单位的科技投入力度,同时对有科研实力的企业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和经济上的扶持[4]。
3结束语
科技惠民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性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科学技术来源于百姓,最终要落脚于百姓,服务于百姓。不仅要靠广大科普工作者的大力推广,而且也需要加强教育学习提高全社会的科学素养,这样才能将科技惠民工作长期有效地开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