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知识也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企业提供了它们得以在国外生存的竞争优势。企业为了适应小规模市场而发展的技术有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那就是劳动密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也具有一些独特的技术优势,主要表现为适用技术优势和劳动密集型技术优势。 (2)高新技术优势。我国既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内部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传统技术和高新技术同时并存。新中国建立后,科学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国防科学技术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两弹一星”就是最好的例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很高的速度持续发展,在某些方面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己经成为带动出口和经济增长的新兴支柱产业,同时也构成了我国企业对外投资与跨国经营的竞争优势。 (3)特色产品优势。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减少进口,希望在本国投资的国外公司使用当地的资源;由于我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在资源和技术上的相似性,在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中,可以较好地利用当地的资源来生产特殊的产品。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和生产工艺的影响,形成了一些特色产品,在对外投资中利用当地资源进行生产也体现了我国企业的比较优势。此外,某些十分有趣的投资是建立血缘联系的种族社区服务的。 (4)较低成本优势。由于企业管理费用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能够以较低的单位成本从事小批量的生产。管理费用之所以比较低主要优势进而形成了较低价格优势。尽管我国对外投资企业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工资要超过国内企业的同类人员,却明显低于外国企业的同类人员,管理费用较低。 (5)市场环境优势。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和产品也有其特殊的市场环境优势:其一,小规模技术造成了特殊的市场环境;其二,传统习俗和种族纽带也可以造成特殊的市场环境;其三,历史形成的信誉也是一种市场环境优势。 三、中国发挥比较优势和培育竞争优势相统一的目标 19世纪末期,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说,引导缺乏绝对优势的国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竞争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或相对优势。20世纪初期,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了资源禀赋说,引导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集中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劳动力丰裕的国家集中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这种资源禀赋说实际上是把比较优势静态化或凝固化,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比较优势说。20世纪末期,波特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拥有属于自己的、具有高层次竞争优势的产业,政府要采取措施培植这样的优势产业。这个理论给发展中国家以有益的启示:其一,它们不但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而且必须拥有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其二,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不一定会自发地形成,需要政府进行战略性的培植。因此,许多发展中国家开始不满足于一般的出口创汇,而是更加重视培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有的还提出“赶超型”的经济发展战略,通过政府干预和政策支持来提升竞争优势。 我国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目标,应该是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努力培育自己国家和企业的竞争优势。其特点在于:从动因来看,发挥比较优势是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动机,而培育竞争优势是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动机;从效果来看,获得经济效益是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效果,而增强国际竞争力是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效果;从手段来看,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是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手段,而发挥政府扶持作用是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手段。 这种把发挥比较优势和创造竞争优势有机结合的目标,在我国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产业及区域上都有体现。 1.主体方面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相结合。从主体上看,我国的比较优势主要在于中小型企业。近几年来,浙江、广东等省的中小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取得了重要进展,它们集群化的生产经营方式效果比较明显。截至2000年,浙江省已批准的603个境外投资项日,平均投资规模仅为36万美元。浙江、江苏等地的中小企业集群以不同的发展方式创造出了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和新兴高科技行业中新的比较优势。但我们也很重视培植大型企业的竞争优势,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海尔集团公司、万向集团等一批优秀的大型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集团化的经营方式、内部化的特点和手段也充分显现了自身的竞争优势。2003年,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大型企业对外投资达10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投资的49%,在《美国工程新闻记录》公布的最大的225家国际承包商中,有43家是中国企业。大型企业以集团化的方式进行生产和经营,创造了新的竞争优势。 2.产业方面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相结合。从产业上看,我国的比较优势主要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目前的对外投资中,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比较好地开拓了国际市场。但我们也很重视培植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IT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也逐步增加,并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目前,科技型企业跨国投资,接轨前沿技术,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趋势:过去我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挥资源开发型、加工和制造密集型及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优势,而现在不少企业对外投资、收购或与外国企业合作,则是为了技术和品牌。四川的国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落户剑桥大学创新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伦敦附近建立欧洲中心,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也在境外设立软件研发中心,科研和技术开发都从国内转移到国外,这说明我国有些企业已具备了高新技术研发能力。 3.区域方面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相结合。从区域上看,我国的比较优势主要是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是从发展中国家起步的,目前的对外投资多数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和东南亚国家,我国的一些产业和企业在那里发挥了比较优势。但我们也很重视对发达国家的投资,那里的市场机制和环境、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更值得学习和演练,它可以帮助我国企业在演练中更快地成长,更好地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国际比较(2)
1970-01-01 08:00
2、中国与发展中小国的比较 从一般的情况看,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是:(1)利用成熟的适用技术开发传统产业,适应小规模市场;(2)以传统和习俗为纽带,开发特色产品,以适应特殊的市场环境;(3)利用较低成本优势,节约劳动力、管理及营销方面的费用,形成较低价格优势。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普遍具有上述特征,但发展中小国与发展中大国有所不同:前者是仅仅具有这些特征,而后者除了具备上述特征以外,还具有发达国家的某些特征。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对外直接投资中也表现出一些类似于发达国家的特征:其一,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既面向其他发展中国家,也面向发达国家。特别是随着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以及寻求技术动机的加强,对发达国家投资的增长将快于对发展中国家投资的增长。其二,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既重视开发传统产业,又重视开发高新技术产业。随着企业发展目标的高级化,我国的跨国企业开始重视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如海尔、华为集团就加大了对技术和项日研发的投入。其三,我国也开始实施企业集团化经营,以获得某些内部化优势。跨国集团的工贸一体化经营,通过行政组织形式及组织内部交易节约运行成本,体现了组织的内部化优势。 3、综合性的优势和不成熟性特点相结合 我国现阶段的对外直接投资具有四个基本特点:其一,总体的条件是不成熟的,也缺乏很明显的优势,因而不可能以充分的成熟的条件和优势为依托;其二,局部的条件是成熟的,某些企业和产业具有明显的优势,因而有可能以局部的成熟条件和优势为依托;其三,不是完全以微观主体的经济效益为目标,而且以国家利益为目标,以潜在效益和“演练”的综合性效益为目标;其四,并不完全以市场为驱动,还存在一种政府政策的驱动力,是市场驱动和政府驱动的统一。 然而,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并不是没有优势的。我国是一个大国,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都具有差异性或不平衡性:在某些方面具有发达国家的高技术优势、垄断优势,在有的方面又具有发展中国家的小规模适用技术优势、比较优势,可以概括为大国综合优势。是通过整合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优势所形成的一种特殊优势。具体来说,我国现阶段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适用技术优势。虽然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但也不排除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国际比较(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