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21-05-08 10:22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挑战,具有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等特点的服务业开始成为了很多国家经济发展和转型的方向。产业内贸易也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基于测算分析中美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指数认为,中美服务贸易主要表现为产业内贸易,而且中美两国产业内贸易以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基于1992—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OLS模型对中美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结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国人均收入差异和规模差异与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呈负相关,而两国双向FDI、两国市场自由度及货物贸易密集度与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之间呈现正的相关性。 
  关键词:服务业;产业内贸易; 中国;美国 
  中图分类号:F746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4-0019-06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结构不断调整,服务贸易得到了迅猛发展。我国的服务贸易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从1982年的44亿美元增至2013年的5388亿美元,2014年我国服务贸易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服务进出口总额达6069亿美元,超越德国,位居世界第二。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传统的贸易理论已经无法解释现实中出现的新贸易现象,产业内贸易不仅在货物贸易中存在,在服务贸易中也已越来越普遍。目前对产业内贸易研究大多集中在发达国家之间,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较少;研究的内容上也主要集中于制造业上,对服务业的研究也不多。因此,目前学术界对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将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研究方法用于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研究上,不仅可以拓展产业内贸易的研究范畴,而且也能为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发展提供事实例证。从理论意义角度,本文对此领域的研究具有学术价值。虽然我国在总体贸易上对美国一直保持着顺差,但仅仅在货物贸易上保持顺差,在服务贸易中,我国一直处于逆差。同时,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推进以及我国人口红利的进一步减小,中国的货物贸易也终将会受到影响。若中国服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中美之间的服务贸易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服务业或将成为中美两国的又一经济增长点,同时也有利于改善中美贸易不平衡,减少贸易摩擦,促进两国经济共同发展。 
  二、文献综述 
  理论研究方面,20世纪80年代,服务部门才被纳入国际贸易理论的分析框架。Jones(1985)和Deardorff(1985)第一次基于完全竞争、要素非跨国流动和规模报酬不变等假设的模型,讨论比较优势理论能否被运用于服务贸易。Markusen(1989)运用Dixit-Stiglitz的“多品种偏好”方法将多样化的生产服务引入具有规模报酬递增技术的生产函数,指出服务的异质性来源于生产的差异性;而Francois(1990)则从需求方面引入差异性并假定存在“理想品种偏好”;Markusen(1989)发现在服务贸易自由化中,服务提供模式主要是FDI模式;Wong(2006)则同时研究了两种服务提供模式(商业存在和跨境贸易),还考虑到服务的异质性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Francois和Wooton(2001)视服务市场为寡头市场,分析了市场结构对服务自由化的影响。 
  目前,关于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理论研究已趋于成熟,相较理论研究而言,实证研究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在研究对象的范围上,Kierzkowski(1989)、Tang(1999)、韩立岩、胡颖(2008)等主要研究了服务业单一部门的产业内贸易情况;Gert Jan Linders(2001)、Lloyd和Lee(2002)、Gonzalez 和Shelburne(2004)等对服务业多个部门的产业内贸易情况进行了研究;蔡宏波(2007)通过测算中国与东盟主要5国间的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指标,发现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整体发展水平略高于东盟,且在服务业的多数部门中,产业内贸易比重较高,但从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覆盖面而言,东盟所覆盖到的行业略多于中国,且愈来愈多的部门呈现出向产业内贸易模式转变的趋势。在影响因素的研究上,Fariborz Moshirian、Donghui Li、Ah-Boon Sim(2005)指金融部门的要素禀赋(主要是教育水平)、经济规模、人均收入、金融业外国直接投资、市场开放度以及美国与其贸易伙伴的贸易密度等因素对金融服务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具有正向影响,但美国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与其产业内贸易水平负相关。韩立岩、胡颖(2008)发现人均收入差异程度、两国间的直线距离、FDI、旅游资源差异程度以及市场集中度与国际旅游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呈现正向相关关系;而市场开放差异度、市场规模差异度、跨国公司与其国外子公司间的贸易流、交通质量差异度以及贸易不平衡度与国际旅游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呈负向相关关系。程大中(2008)认为市场规模差异和人均收入差异是影响中美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的主要因素。陈双喜、王晶(2010)强调规模经济、人均GDP差异及对外开放程度因素对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有较大影响。 
  三、中美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现状 
  (一)中美服务业IIT指数的测度 
  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是产业内国际贸易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IIT指数是由Grubel和Lloyd所提出的测算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指数,因此也称GL指数。其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计算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指数。IIT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中美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浅析论秘书的心理障碍及其调节方法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