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规模效益有效性分析
在表4中,可以很清楚的展示出在2003、2006、2011和2012年这四年的规模有效性为1,规模报酬不变,即金融投入与科技产出的相匹配,不需要调整各项金融投入。其他年份规模效益有效性均低于1,属于规模报酬非有效性。这种非有效性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如2007和2009年属于规模报酬递增,即增加科技投入后,产出的增长速度要高于投入的增长速度。二是像2004、2005、2008和2010年的规模有效性递减,即当各项金融投入同比例一起加大的时候,科技产出的增长速度明显小于金融投入的增长速度,产出金融融合状态不佳。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依据DEA分析方法对江西省近十年科技金融结合的效率有效性与否进行评价分析,从结果中发现,在刚过去的十年里,仅有四年科技金融融合的规模效率是有效的,其余六年科技金融是出于非有效状态,其中,有四年的规模报酬是递减的。这就说明了金融投入与科技产出之间还是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协调。不是简单地减少投入或者说增加产出,而是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第一,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的建设,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提供有力的政策环境。2013年9月江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江西省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并于2013年11月1日开始施行,对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提出了8条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扶持政策,通过资金引导、贷款贴息、补助资金、保费补贴和创业风险投资引导等方式,支持和鼓励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科技人员以及其他组织、公民单独或者联合实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这为进一步加大地方的财政拨款,加大科技投入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支撑。事实上,近两年江西的银行金融机构根据区域经济布局的要求,已在不断地加大对提高南昌核心增长极等核心增长区、战略性小微企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信贷投入,不断完善融资新模式、融资服务手段等,满足小微企业以及科技型创新企业的信贷需求。从表3中可以看出,2012年的金融科技融合效率保持协调,正是这些立法建设的结果。
第二,要建设和充分利用地方性的科技金融公共服务平台,整合社会各种资源,解决金融投入与科技产出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目前为止,江西省各地陆续不断建设关于科技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开通的有江西省科技金融网、就将科技网、南昌科技服务平台、萍乡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等,目的是为企业提供各种科技服务,但是目前为止,更新相对较慢,信息传达不畅,使用率不高。比如,南昌市科技服务平台自2008年启动至今,科技动态记录只有173条;九江市科技平台自2009年启动至今,工作动态记录有295条。这些数据无不表明目前公共服务平台使用效率问题。所以各及政府要充分提高服务平台的使用率,达到信息畅通的目的。
第三,要重点解决创业企业风险投资引入问题。风险投资是一种市场行为,风险性相对比较高,因此政府需要通过引导而不是干涉的方法引入社会闲散资金,利用政府资金的有偿投资方式创新投资企业,再通过创新投资企业支持具有发展前景的科技企业的起步发展,培育出更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提升科技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比如,2006年3月实施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办法》中提到,“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通过参股和提供融资担保等方式扶持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建议江西省可以由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等共同筹划创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为科技金融结合提供更好的融资服务。
第四,要是进一步加快金融机构的服务创新以及扩充金融服务范围,不断拓展企业实体服务的新通道。在这点上,江西省可以借鉴广东省的经验,按照金融+科技+产业相融合的发展思路,建立创业投资集聚区,吸引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落户。通过各种金融创新举措,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提高PE、VC等投资融资服务,提高江西省科技金融结合的效率,更好地进行科技创新的成果化和产业化。金融服务创新一定服务经济实体,服务企业的科技转化与产业发展,特别是要通过降低成本、增加实效的金融创新推动企业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点,努力打造企业的核心技术、核心产品以及主打市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企业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资本结构,为企业发展解决融资这一瓶颈性问题创造有利条件。
总之,在科技金融融合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地方政府已经越来越重视科技投入与产出问题。因此,江西省应该抓住时机,紧跟“十二五”规划的要求,不断开拓创新,吸取经验,为本省科技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