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企业竞争意识薄弱,信息化技术投入严重不足
信息技术被西方发达国家视为现代国际货运的核心技术,研发了包括移动通信、资源管理、监控调度管理、自动化仓库管理、业务和客户服务管理、财务处理等多种信息技术集成的一体化现代国际货代管理体系,形成新的国际货代理念和经营方式,可以对业务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届时,货物出厂就由集装箱进行运送,通过智慧物流监控平台,可以实现对集装箱的温湿度、震动、开启、地理位置等状态信息的全程监管,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和高效。接下来货物进入智能仓储环节,通过RIFD技术,可以对货物的进出库、盘点进行自动管理,节省人力,提高管理的精细度和准确度,直至货物进入流通环节被交到最终用户手中。而陕西国际货代企业,至今尚没有清醒认识到这一即将到来的历史变革,没有紧迫感,对信息化建设的人力和财力投入严重不足。货代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没有完善的整体规划,企业各自为阵,小打小闹,效率低下,资源难以实现共享,不能形成合力对抗跨国货代的竞争。
(三) 企业对国际货代向现代物流拓展的趋势把握不力
当今国际货代行业的发展趋势是把业务重点拓展到服务范围更广的第三方物流领域,国际货代成为国际贸易运输的组织者和设计师,除常规的租船、订舱、转运、仓储、保险等较为简单的代理服务外,还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资源整合,把服务延伸到供应链全程的各个环节,使企业核心能力大大增强。这是社会分工专业化越来越细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必然结果,跨国货代企业早已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借助于完善的全球网络,雄厚的资金实力,积极开展综合物流服务。我国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国际货代企业,也已认识到差距,正在谋求转轨变型。而陕西的国际货代企业并没有意识到,传统的外贸运输专营业务必将转变为跨行业、跨地区,承载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第三方或第四方物流,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所以,陕西国际货代企业大多局限于传统的单项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经营模式相对落后、缺乏整体物流运作能力。
(四) 企业缺乏长远发展眼光,对规范的运营认识不足
市场推崇公平竞争,不讲诚信、不守规则,一味打价格战,不依靠品牌和信誉取胜的做法,不仅伤害了客户,也可能给自身带来灾难。但陕西国际货代企业还没有认识到,规范经营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保障。在这一点上,跨国货代的认识要清醒得多。他们在业务运作时,首先会认真分析研究客户的需求以及对风险进行评估,与客户签订责权利都非常明确的货运合同,他们还具备对整个业务流程进行监控和迅速反应的抗风险应急能力,绝对不会出现事先不签货运合同、不预收运费的情况。相反,他们会对进出口公司在没办妥SGS质量认证就发货的要求予以劝阻,这既是对客户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由此可见,陕西国际货代企业运作不规范,竞争不过信誉好、实力雄厚的跨国国际货代也就在所难免。
(五) 行业内国际货代的专业人才缺乏
对于国际货代企业而言,其工作性质决定了从事这项业务的人员是既具有国际贸易运输、供应链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等方面专业知识,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卓越的办事能力,同时了解不同国家的各种社会经济制度、法律规定和习惯做法,精通国际货物运输各个环节的业务,与海关、商检、银行、保险、仓储、包装、承运人等有着良好关系的高素质复合型 “知识型货代”。上述要求甚高的国际货代专业人才在陕西奇缺,仅靠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难以保障,加之陕西经济相对比较落后,国际货代行业实力较弱,其人才则更加缺乏。虽然中国国际货代协会从2005年引入“FIATA货运代理资格证书”的培训考试,但到2013年底为止,全国总共才有525位学员通过了考试获得该证书,而陕西省考获“FIATA货运代理资格证书”尚不到10人,更为稀少,其人才缺乏的态势更加突显。
三、解决陕西国际货代行业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第一,加强统一协调,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政府相关机构应加大监管力度,统一收费标准,彻查非法货代,切实改变目前“重注册登记、轻管理”的现状。同时,陕西国际货代协会要提高服务质量,代表货代企业,协调与铁路、海关、港口等单位之间的关系,维护陕西货代市场的正常经营秩序和会员企业的合法权益。组织货代企业参加各种业务交流会,抓好货代从业人员的培训与资格证考试工作,使各会员企业真正从心里面把货代协会当做自己的娘家,心甘情愿受货协的行业管理。可以考虑把陕西国际货代协会与陕西省物流与采购协会和陕西省交通运输协会整合成一家,借此壮大力量,适应国际货代向现代物流融合的趋势。当然,陕西国际货代企业也应加强行业自律,自觉地抵制恶性竞争,创建良好的市场生存环境。
第二,建立信息管理平台,重视物联网技术应用。陕西货代企业应借鉴口岸货代公司的经验,逐步建成物流业务信息、航运业务信息和管理运营信息三大平台,使业务信息有效流转,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综合信息服务。比如一单进口报关业务,从接单就开始上平台输入,规定录单时间、申报时间、出税单时间、查验放行时间、提货时间,包括具体责任及责任人一应俱全,公司管理层或者市场销售人员只要输入业务编号就可以看到业务的整个进程,可监控和保证整个货运流程的服务质量,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实物与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换与传输。目前在陕西的物联网产业相关企业已超过400家,蜚声中外的西安国际港务区就是一个物联网应用基地,通过多网介入和区内网络热点的无线覆盖以及IDC机房,应用RFID、传感网、云计算等“物联网”核心技术,把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公路港、中国移动西北大区物流中心等几大区域已组合成基于物联网的高标准、集约化物流平台。
第三,重视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的配套解决方案。国际货代行业要向现代物流业拓展,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增添运输工具、仓库等固定配套设施,提高供应链的组织能力。这对于基础设施薄弱,资金短缺,一直处于低层次经营状态的陕西众多中小型国际货代企业,显得格外重要但又困难重重,这就必须另辟蹊径,开发不同层次的物流增值服务。首先,各个货代企业需延长供应链的服务,绑定客户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培养和扩大控货基础,建立或者提高获取物流全程资源服务的能力,增加收益;其次,推动传统货代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对客户市场进行细分,做精做细做实业务,利用现有资源开发国内物流市场,如(仓储+配送)的合同物流模式;另外,拓展零担汽车运输业务,加大网络建设力度,成熟一个建设一个,提高整合、运营和管控能力,建立差异化成本控制以获得服务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