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表3可知,中国对印度的出口贸易结合度指数除2012年之外始终大于1,五年来贸易结合度指数平均值仍大于1,这说明总体上看中国对印度的出口贸易联系紧密,但近两年出现下降趋势。印度对中国的出口贸易结合度指数始终小于1。总体上看,印度对中国的出口贸易联系松散,与中国其它主要贸易伙伴相比,中国向印度进口产品的比例还是比较低的。
(五)中印贸易与投资领域的开放度不够
中印两国的经贸合作是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开展起来的,但是在合作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贸易和投资障碍,特别是印度方面。前文所述的反倾销问题就是一例。由于印度对华贸易逆差的存在,其国内要求对中国产品进口采取限制的呼声不断。例如中国出口的大型电力系统,包括变电站、变压器、高压电柜、发电机组大型的电力设备已占印度市场份额的40%,印度政府便对这些产品的进口增加了21%的关税。印度政府也希望通过中国增加对印度的直接投资来缓和贸易逆差问题,但对中方企业在印度开展投资和经贸活动提供的便利不够,没有营造出良好的投资氛围,加之基础设施差,治安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不能吸引更多中国游客和投资。例如尽管印度政府允许外资投资本国的军工企业,但限制外资最高股权比例不得超过26%。再如,印度政府对FDI投资房地产有两个严格的限制条件:投资房地产的FDI在3年内不得撤资;合资企业和独资企业的最低投资限额不得低于500万和1000万美元。如果外资要在3年锁定期内撤资,必须获得外资促进委员会的批准。此外,外资开发的土地面积不得少于10公顷,并且必须在获得批准后5年内完成计划项目的一半。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过后,为防止资本外流,印度政府已在一些领域放松了投资限制。
三、加快改善中印经贸发展问题的主要途径
第一,要增强两国的信任与合作,拓展两国经贸发展的新领域。长期以来,中国和印度在边界和西藏等问题上存在摩擦,以致两国之间的互信度不高,政治关系发展的滞后直接影响了两国贸易关系的发展,并带来消极影响。双方应加强政治交流,增强政府间互信,进而增强企业及人民间的互信与友好,以促进经贸合作的顺利开展。双方政府应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增加高层人员互访机会。两国的科研机构及智库也应加强交流与研讨,扩大民间的沟通与了解,增进两国间的友好交往。同时,扩展两国经贸发展的新领域,促进双边贸易结构的多元化,扩大贸易范围和项目。中国在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有优势,印度则在服务业、软件外包和生物制药等领域具有优势。700多亿美元的贸易额对于两个新兴大国而言是比较低的,充分发挥各自的潜力和优势,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经贸合作。
第二,要扩大中国对印度的直接投资,提升印度制造业水平。目前,中国对印度的直接投资额在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中所占比例还是很低的,这与两国的经济规模和发展速度不相匹配。增加对印度的直接投资也是解决贸易失衡的重要手段,中国政府应鼓励中资企业走出国门,前往印度进行直接投资。印度计划到2022年将制造业比重从目前的16%增加到25%,中资企业可抓住这一契机,加大在印度制造业的投资,推动双方经贸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据《印度时报》报道,印度政府已在原则上批准了有关中国在印度开设工业园区的谅解备忘录,这为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提供了新的机遇,创造了有更利的投资环境。在输出资本的同时,中资企业还应重视技术的输出,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提升印度制造业的水平,使双方合作取得双赢。目前中国企业已积极参与到印度电力、通讯、交通等领域的工程项目,两国在投资领域的合作稳步增长。笔者认为,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是解决两国间贸易不平衡的手段之一,通过签署区域贸易协定,可以相互减少和消除贸易壁垒,推动贸易自由化的正常发展。同时还可以改善两国投资环境,促进相互投资,加强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并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为亚洲经济的繁荣贡献一份力量。
第三,要促进两国间互补性产品的贸易发展,扩大利益共同点。在前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在一些资源密集型产品方面,中国和印度的产业互补性较强;在资本密集型产品方面,中国与印度处于产业间互补状态;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中国则与印度存在竞争关系。对于业已存在的产品竞争关系,我们要努力做到公平竞争。对于两国产业互补性比较强的产品,应协同合作促进其发展。目前印度的消费市场日益庞大,拥有很多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发达的信息产业,而中国国内消费市场也十分巨大,以制造业见长,两国可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印度的三大产业支柱工业、农业和旅游业,中国与印度在这三个产业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贸易互补性。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相关研究机构要承担起职责,在政策制定、信息披露、业界交流、学术研究等方面着手,搭建起两国企业界信息交流的平台,让更多的中国企业了解印度的优势产品和需求,共同促进互补性产品贸易的发展。
第四,要妥善应对印度对华出口产品的反倾销问题。印度对华日益严重的反倾销措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国间贸易的正常发展,政府部门和企业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应对。印度对华反倾销大多是针对中国的低价产品,中国企业应努力走出低质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自觉抵制低价出口行为,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品牌意识,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对于反倾销对象是那些并非完全靠低价竞争的产品,中方必须积极应诉,有理有据,据理力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纷争。此外,中国企业还应注重开拓新的国际市场,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以分散风险。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丽.印度对华反倾销的特点及发展趋势[EB/OL] http://topic.yngbzx.cn/qtb2ynzk/800.htm
[2]王淑妍.中国与RCEP成员国的贸易关系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4.
[3]王艳红,胡燕霞.中国与APTA成员国贸易发展依存及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13(12):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