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版权引进途径多,输出途径少,人才缺失,版权代理机构不完善
我省在版权引进上的途径要远多于输出途径,比如,对于日、德、法等国图书可以直接向作者取得授权;美、英等国的图书可以直接与书籍出版者联系授权;在美、英等发达国家,版权代理极为普遍,也可以联系版权代理人;我国港台地区的出版公司资金实力较为雄厚,从国外引进版权相对较容易,且我省与台湾地区已形成图书版权贸易合作伙伴关系,可以通过台港出版公司引进版权;此外我省逐渐采用合作出版的方式引进图书版权,这种方式对于单纯引进美、英等国的中文版权有很大帮助。但是我省的图书版权的销售渠道却没有打开,很多出版社是版权经理直接负责版权销售,但是版权贸易对从业人员的要求非常高,而目前外向型编辑出版人才、了解国际市场的营销人才和高层次的翻译人才严重缺乏,出版单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激励机制尚不健全,许多出版社的版权经理人并非从业内人士选拔,更多的是由年轻的没有经验的人员出任,或者仅懂法律,略通外语,或者仅懂外语,对选题、编辑不甚了了,还有的单位由编辑兼任,临时应付。此外,我省的版权代理机制尚不完善,18家出版社中仅仅有四五家开展版权贸易。大多数的版权代理机构仅仅向作品使用者代理收转版权使用费、提供版权法律咨询和图书代理等基础性服务。
三、扩大图书版权输出的对策建议
(一)专项资金支持版权贸易发展
对于重大图书版权贸易及图书版权文化交流项目,江苏省政府可以通过项目补助、贷款贴息、保费补贴、绩效奖励等方式,比如对一些较难翻译的文学类、科技类作品提供翻译奖励政策,或者对一些图书对外推广提供资助,进一步扩大图书版权贸易输出规模。切实用好专项资金,发挥专项资金的支持和引导作用,推动图书版权贸易的繁荣发展。
(二)图书版权输出的立体开发,拓展版权贸易的广度和深度
扩大图书版权贸易的输出国家和地区,甚至可以全球输出,增加多种语言版本,可以先引进再输出,或者可以先合作出版再输出。重新定位图书版权输出的方向。可以先从对我省中文图书接受程度较高的国家起步,然后逐步开拓国际市场,也可以利用目标国家的对口出版社本土的销售渠道,扩大版权贸易,与之形成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此外大力发展版权贸易、合作出版、定向制作、合资合作、成品进出口、参展办展、培训考察和海外投资等多种版权贸易形式,发展图书版权输出的“组合模式”。此外,还可以加大合作出版的力度,主要可以通过2种方式:一,海外公司先引进版权,支付报酬,我省出版社负责出版发行,利润按投入比例分成;二,直接联系拥有版权的国外出版社,双方各自出资投资,按投资比例分配利润。
(三)注重原创性,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打造外向型业务产业链
对于输出的科技类图书,要加强其原创性和学术价值,体现科技传播和文化的双重意义,而对于输出的很多畅销书,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传播先进理念的同时,要考虑到国内出版业的后续发展,提升其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比如对于一些畅销文学书可以拍成电视剧、动画片或者带动其他相关的产业链,提升其附加值,打造外向型业务产业链。
(四)培养版权贸易专业人才,完善版权经理激励机制
培养专业的版权经理人,可以通过职业培训、校园招聘、社会招聘等渠道,鼓励出版社建立“国际合作部”、“对外合作部”等机构,通过调研等途径寻找对适合销往海外的图书选题。出版社可采用版权贸易管理系统通过将图书版权输出量与回款金额及经济效益指标的考核,实现对版权经理的激励机制,促使其做外向型图书的营销推广,促进我省的图书版权出口。
(五)扫清语言障碍,注重图书的翻译效果
出版社可以聘请具有相关知识背景的专业翻译人员、翻译专家并保持长期联系,可以通过学校、企业邀请感兴趣的外国读者对译稿进行试读并提出反馈意见。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将国外读者进行细分,积极策划他们感兴趣同时还能反映我省文化的图书选题,并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论证,同时邀请精通我省甚至我国文化的外国专家一同参与图书编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