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库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势在必行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档案以大容量的数据存储、精确的数据保证、便捷的检索功能促使国库会计档案向电子化管理模式过渡,电子数据的存储、传递、利用等优势使电子档案替代纸质档案成为必然。
三、推动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过渡的意见及建议
(一)建立科学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
国库核算数据的高度集中,为各类国库核算数据的电子存储提供了有利条件,国库部门应根据新办法要求,积极开发和建立科学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立电子会计档案与相关联的其他纸质会计档案的检索关系,使各级国库能够准确、完整、有效接收和读取电子会计资料,能够输出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高效利用电子会计档案。
(二)设立电子签名审签程序实现电子档案安全管理
电子档案在管理中存在容易销毁、丢失、篡改、破坏等问题,环境影响、意外事故、自然灾害、人为破坏都有可能给电子档案管理带来难度,因此需采取有效措施来避免这些因素给电子档案带来的损害。为此,国库电子会计档案一方面需设定经办、复核、审批等必要的电子程序;另一方面建立电子档案备份制度,分别保存制度,有效防范存储介质失效、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人为破坏的影响。
(三)建立档案电子化管理制度
电子档案的管理一方面需建立移交、保管、调阅、传递等环节的管理流程,由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传输的数据和信息整理完成后应按照制度规定刻录光盘、备份,分类进行存放,管理人员应根据介质特性定期检查复制、维护,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如法律、法规授权的外部单位查阅国库会计档案时,应持有效证件和文件,经国库核算部门、档案保管部门负责人审核并报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批准后,在专人陪同下查阅,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电子签名审签制度,规范管理电子档案。
(四)实现纸质历史档案与电子信息并存
国库顶层管理部门应尽快依据新办法,出台国库会计档案管理补充规定,完善新办法中没有涉及的档案内容和管理期限,以便于基层国库及时清理销毁到期纸质档案,减少国库纸质档案储存量,及时对破损、变质的长期档案,以图片、扫描件等形式复制和修复处理,实现纸质历史长期档案与电子图片并存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