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共生发展(2)

2021-05-08 10:44


  (三)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共生发展 
  “共生”一词由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提出,百余年后,对共生现象的研究已渗透到社会、生态、经济等多个领域,均取得卓越的成果。在我国,袁纯清(1998)首先将种群共生理论引入金融领域,并用来解释两种不同的金融形式在同一金融生态下的竞争合作演进现象。 
  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均是我国金融生态系统中的单元。从种群共生理论的观点来看,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的合理搭配将能够发挥两者的优势,从而改善当下金融生态环境。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金融市场长期存在的供需失衡和结构错配,金融体系极不完善,资本配置效率极其低下,大型国企存在着资金过剩的情况而中小微企业却有着融资难的现象。互联网金融的产生正是针对着这种融资市场的缺口而产生,在金融主体上对银行影响有限,仅仅在个人储户和小微企业资金需求方面带走了一定程度的银行存款。由此可见,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是存在着共生的客观基础的。一方面,商业银行摒弃依靠垄断来盈利的模式,专注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加强自身的风险控制建设和征信体系,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双方保持良性互动,共生共存,才能改善我国现有金融生态环境,实现双赢。 
  三、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共生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优化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共生环境 
  从共生环境的角度上看,一是要为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竞争保证一个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政策上可以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减少各类金融管制,不断加快金融市场化的改革步伐。二是强化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法律建设,完善互联网金融的法规,明细互联网金融相关主题的权利与义务,保护投资者的根本利益。 
  (二)建立完善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 
  互联网金融的最大潜在隐患就是风险控制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加强监管来实现行业的健康发展。监管原则方面,互联网金融监管一方面应将原则性监管与规则性监管相结合,体现一定的容忍度;另一方面也要注重监管的一致性,加强信息披露,严防利益输送,保障公平透明。 
  (三)提高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水平 
  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倒逼作用,商业银行就需要在新兴的一些金融模式上下足功夫:一是提升银行内部信息化水平。商业银行可以引进最新技术的内部管理系统,在业务条线上改善交流渠道,疏通各部门的信息交流通道,借用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等等分析模式来重塑自身的信息分析系统。二是加强平台化程度。互联网金融的一大特征是高开放度的网络融资平台,这些平台直接面向投资者,投资者可以便捷的进行投资操作。商业银行需要加强自身的平台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客户,而不是逐渐沦为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资金“后台”。(作者单位:湘潭大学) 
  参考文献: 
  [1]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2]袁纯清.共生理论及期对小型经济的应用研究[J].改革,1998(2):101-105. 
  [3]彭迪云,李阳.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共生关系及其互动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5(3):133-139.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共生发展(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互联网金融产品及其对储蓄业务的影响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