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行实施风险监控制度的策略及意义(2)
2021-05-08 10:44
二、主要策略
根据不同信贷风险信号发布形式。对应管理部门制定信贷风险监控标准和流程;监控支行管理客户和审批业务的风险。
一是强化监督和工具应用,提高识险能力。以《防假治假工作指引》为工具,全面识别信贷业务中的假主体、假报表、假合同、假担保等虚假行为,以银监局大额风险系统、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及我行C3相关系统为信息来源,多渠道关注风险信息,以社会行为和专业行为为管贷手段,全面监控企业风险,对病态企业风险前瞻识别,杜绝存量客户经营“猝死”。
二是加强薄弱环节管控,提高控险能力。下发《贷后管理工作指引》,便于贷后制度的查阅、解读、传导、执行。通过C3中的标识、限制,考核上的赋分、奖惩,结果上的排名、问责,实现贷后管理“机器、机制、责任”约束。按照需求匹配与风险控制原则防止过度授信,对销售归行与存款份额低于贷款份额的客户,要压降额度。加强隐蔽集团客户识别与管理,应作为集团客户管理的必须进行标识与管理。加强财务报表真实性管理,坚持“三主三辅”,即:自证为主、他证为辅,现场为主、非现场为辅,现状为主、历史数据为辅。个贷方面,加大对总分两级行核心客户开发楼盘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合作中介的品质把控,从严控制关系人按揭、外地人按揭、抵债房按揭、尾盘按揭,防范弃贷、骗贷风险。
三是探索风险化解方式,提高化险能力。从“活”处着眼,从“多”处着手,改变出现风险一律停贷收贷的简单管理方式,积极探求多元化风险化解方式。一要分类施策,切实防范和化解问题客户风险。对经营遇到暂时性困难、合作意愿良好的企业,积极通过用信品种、期限、主体调整,或第三方重组等方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对恶意套取资金、逃废债务的企业,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司法机关和金融同业合作,采取强力手段监控资金、追查资产,严防企业恶意逃废债行为。二要加大事实风险的处置化解力度。主要立足自主清收,重点抓好大额不良、新发生不良、有偿债能力以及抵押担保足值等不良贷款的直接清收。对大额不良,实施提级管理。进一步规范批量转让工作,严格组包条件,从严控制形成不良不足一年的贷款入包。对具备条件的客户,要通过单户转让、债务减免等方式,努力盘活资产,减少贷款损失。继续加大不良核销力度,做到“能核尽核”。
基准原则对信贷业务风险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异常风险情况及时预警;风险监控后台部门需指导监督本级行客户部门及下级行按时处置风险预警信号,发现问题督促其及时整改并要求客户部门制定有效风险处置方案促使风险化解,建立规避风险的长效机制;定期向行长和贷后管理例会报告信贷业务风险监控情况和对客户部门及下级行预警信号处置工作的监督检查情况;总结通报支行信贷风险及监控情况;对支行信贷风险监控工作进行自评估等。
通过定期监督重要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数据、关键指标、限额执行等情况,全面了解本行风险水平以及变化趋势,合理分析并做出前瞻性判断,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与各部门风险经理交流沟通运用集体智慧,采信各专业的风险点、产品线、流程环节或有的风险隐患信息,计量和识别支行各业务层面的风险因素,采取相应对策。
三、全新意义
契合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必须以全新的视角解读当前的风险管理及监控工作。全面提升支行风险控制水平,以稳健促发展,优质高效监管,实现现代企业良性的业务经营活动。提高区域资金流动性和资源配置效率为投资者提供便捷高效的资金通道,降低交易成本;同时,推动并加强银企双方合作,保障金融投资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共同促进区域金融管理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利军,宋月.民航机场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质量相关性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会计之友.2014(02).
[2]朱敏珊.物流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5.
[3]陈晶.我国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4.
支行实施风险监控制度的策略及意义(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