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组织机构不健全。很多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呈现条块分割的形式,各部门之间互不干涉,缺少相互制约,使得整个信贷风险管理流程出现脱节现象,无法完整地对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状况进行评估分析。其次,信贷工作人员执行乏力。商业银行对各个重要岗位的责任范围都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会低于预期。从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授信业务的审批、发放、监管整个流程来看,贷前存在审查不彻底的情况,贷中缺乏不断的跟踪和调查,贷后缺少全面的分析和考核,导致每一环节都有可能存在道德风险。最后,信贷风险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有些商业银行对建设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的投入不足,对信贷风险识别和贷款信用评级还仅仅停留在经验分析的阶段,主要是依靠人缘和地缘等关系信息网络判断贷款人信用状况。
4 完善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
4.1 树立全面风险意识,培养健康风险文化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主要依靠银行的管理层和风险控制部门的员工来具体操作和执行,但是风险管理决不限于这两方面的工作人员,任何部门的员工都要有风险管理意识。任何岗位的工作人员做任何工作的时候都要自觉地考虑到风险防范问题,并尽可能地将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培养健康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可以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效率,降低银行信贷风险成本。在精神层面上,不定期对企业全体员工展开信贷风险管理文化的培训,形成一致认同的风险管理意识,使信贷风险管理文化根植于企业,深入企业每位员工的内心。
4.2 完善内部信用评价体系
对于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而言,信用评价通常受制于信息的不对称,这使得大多数商业银行在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建设方面都相对比较落后。目前各商业银行的信用评价体系主要是针对于大中型企业。而小微企业的发展路径、经营特点、风险形式与大中型企业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建立一套适用于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价分析体系,以客观地评价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与专业的信用评价机构合作,基于小微企业的盈利能力、成长能力等要素,开发针对小微企业的评价分析体系,同时出具专业的外部评价结果报告。
4.3 完善信贷风险预警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
银行信贷风险预警机制的完善,应该是在增强银行信息的反馈和加强信贷风险监管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技术,连续的记录企业贷款的使用、经营的情况以及经济的效益的。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确定风险的具体范围,采取相应的政策来化解风险,使银行减少一定程度的损失。一是要完善贷后风险监管机制,把贷后每个环节的岗位职责和要求具体化,根据小微企业的行业类别来采取相应的风险规避和防范措施,使得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贷后风险管理难题得到缓解,最大程度地降低不利影响。
4.4 完善信贷风险管理体制
近年来,随着国内金融业改革的持续深化,全面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国内各商业银行降低信贷风险、打造核心竞争力、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方式之一。第一,加强风险管理机构建设。机构建立和岗位设置是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工作,对于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而言,商业银行应根据风险管理实际工作的需要,建立小微信贷业务“审贷分离”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明确贷前调查、贷款审批、贷款发放、贷后检查等各岗位的权限和职责,保持各关键岗位和不相容职务间能够达到相互独立和相互制约,这是建立基本的内部控制体系、降低信贷风险的最低要求。第二,加强关键人才队伍建设。民生银行以小微信贷业务为企业战略,应不断加强关键人才队伍建设,以强化各岗位人才风险管理意识为核心,全面提高小微信贷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风险管理水平。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林春.光大银行A 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案例分析[D].辽宁大学,2013.
[2]王伟宁.河北省村镇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
[3]赵冬梅,霍振芳.基于ERM 的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0):332-333.
[4]张倩.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集体经济,2014(11):83-84.
[5]杨超.商业银行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的路径和策略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4(11):62-64.
[6]李昆芳.中国民生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3.
[7]王炳文.物流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创新[J].会计之友,2014(11):118-119.
[8]刘尧飞.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分析与对策[J].会计之友,2014(08):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