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收入差距对中国经济的影响(2)
2021-05-08 10:46
(一)结论
综合劳动力投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影响,结合城乡收入差距对城乡经济的不同影响,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城乡收入比例超过3的时候,对城镇的经济发展长期影响又着促进的作用。而这种促进作用,是由于城乡收入比例扩大到一定程度时,会是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同时资本的投入也向城镇转移。
城乡收入比例超过3的时候,对农村的经济发展长期影响也有相应又着促进的作用。但是促进作用会滞后于其对城镇的影响,促进效果也小于对城镇的影响,而且由城乡收入差距因素引起投资增长的效果优于引起劳动力投入的增长,进一步说,该因素主要通过影响投资来影响农村经济。由于是滞后的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城镇带动的。
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会在绝对数上促进城镇和农村的各自发展,但是在相对数上也会反过来又拉大城乡经济的差距,使城乡的贫富差距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有着自我维持的效应。
(二)分析的局限性
本文没有考虑技术因素对经济的影响,单单从劳动力投入和资本投入的因素考虑。
分析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时,仅仅是从经济量的角度考虑,而没有顾及社会的发展均衡和公平的因素,以及城乡发展不平衡后会带来的综合复杂的社会影响。
(三)政策意义
1、对“先富带动后富”的检验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改变了基本经济发展策略,由计划经济时期的简单的平均主义、平衡发展的思路,转变为采用工农业剪刀差,优先发展工业,用农业支持工业,工业带动农业的发展思路。同时在城乡发展模式上,也是采用,农村支持城镇,城镇带动农村[3]。总之是“允许适当的贫富差距,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从本文的分析结果上看,随着城镇的优先发展(表现为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城镇和农村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而城镇对农村的带动作用非常显著,尤其是对农村投资的影响。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快速发展与这种“先富带动后富,城镇带动农村的发展”的政策是密切相关的。
2、城乡经济差距的扩大
在城乡经济均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同时注意到,这种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有着自我维护的机制,会自动的扩大差距。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干预,只是靠经济体自身的发展,城乡收入差距会越来越大。考虑到相关的社会问题时,政府有必要出台相关政策来主动缩小城乡经济差距。
参考文献:
[1]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2]李建立.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现状及对策思考[J].宏观经济研究,2001,(10):12-17
[3]赵人伟,李实.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及其原因[J].经济研究,1997
城乡收入差距对中国经济的影响(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