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依据职业能力,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在中职会计专业税收教学中,应转变教学观念,理论教学贯彻“必需、够用”原则,不必讲授过多的抽象理论知识,把重点放在税额计算和具体的涉税实务操作方面,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该以实践应用为主,理论为辅,只要是符合当前教学的特点,就可以采用。教师自己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授课内容和本校学生的特点,以完成办税员岗位的工作任务作为导向来编写校本教材。将企业报税的日常工作分解成若干项目,根据项目确定教学任务,在各个教学任务中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依据选择教学内容,将分散的内容按照任务的内在联系进行整合。
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相关理论教学的内容嵌入各个相关任务中,贯穿到的企业办税业务的操作过程中,实现“理实一体化”。比如在学习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的这一章节中,就可以分为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操作、增值税进项发票认证、抄报税、纳税申报表填写和税款缴纳等五个教学任务,而纳税申报表填写这一教学任务又可细分为销售明细、进项明细、纳税申报表及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情况等表格填写任务。教师要引导学生一一完成各个教学任务,并及时进行考核,同时设计一个完整案例,把几个环节串联起来,让学生完整、详细地掌握真实的纳税操作过程,并在这过程中重新建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参与、合作。
(四)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
中职会计专业税收教学中,可以积极尝试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结合讲授法、启发式教学、分组教学法、分层次教学等方法,并灵活运用多媒体与互联网,以企业办税员岗位业务处理的工作顺序来组织教学过程。可以充分运用各种教学仿真实物工具,包括原始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纳税申报表以及其他会计和税务资料,进行仿真教学的演示;条件允许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税务局、税务师事务所、企业等进行现场教学;或者在校内设置模拟办税大厅,通过高度仿真的环境,模拟真实企业的纳税操作业务,让学生从学习者的角色转变为办税员的角色,零距离接触实际涉税业务,促进学生的税收实践能力的提高。
(五)推进校企合作,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
为了满足工学结合实践教学要求,学校应当加大实训经费投入,建立仿真性强、能全方位模拟税务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的企业税务申报实训室、会计模拟实训室等。同时把税收工作有创新、有成果的注册税务师事务所、民营企业作为首选目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走校企合作办学的道路,和企业合作建立能够满足实训教学的税务代理部门,也可以把税务局的报税大厅作为校外实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