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语言《QBASIC》教学研究(2)

2012-08-19 23:04


  (三)方法策略。扎实的课本知识是编程的基础,而灵活的思维方法是编程的关键,很多程序的完成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方法的形成有两种途径,一是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就加以指出,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另外就是学生的独立创新思维,这一点更重要,要加以鼓励。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介绍其结果。
  方法策略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重要的特征是批判性和发散性。怀疑就是思考,就是批判。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的是抑制甚至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教学时间和空间“集装箱”式的程式化,使师生缺乏个性化的选择和自由;统一的学习方法抹煞了学生的思维个性;标准答案不允许学生尝试错误,更不允许批判思维、发散思维;过分依赖演绎的教学使学生跳不出教材和教师的手心等等。因此在创新教学中要适当调整教材结构和体系,加强创新思维方法和技巧的训练。   (四)模块策略。这里所说的模块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QBASIC本身就是模块化的编程语言,第二层是指QBASIC中的很多常见的模块化功能实现的程序块,举例如下:
  1.判断素数的程序模块:
  FLAG=1
  FOR I=1 TO SQR(N)
  IF N MOD I=0 THEN FLAG=0
  NEXT I
  2.顺序比较法排序模块:
  FOR I=1 TO N-1
  FOR J=I+1 TO N
  IF A(I)>A(J) THEN SWAP A(I),A(J)
  NEXT I
  NEXT J
  3.最大公约数(GYS)和最小公倍数(GBS)类模块:
  P1: R=M MOD N
  IF R=0 THEN GYS=RELSE M=N :N=R:GOTO P1:
  GBS=M*N/GYS
  在QBASIC程序中,有相当一部分的程序是固定的模块,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模块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识记并灵活应用这些模块对他们的编程将有很大的帮助。
  
  五、 适当配合上机
  
  编程语言的学习有别于其他的科目,很多程序需要学生上机调试,很多误区要在上机中发现,很多灵感会在上机时闪烁,因此在教学中,适时的带学生到机房进行上机教学,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是一个关键。
  
  六、 大量的练习是成功的秘诀
  
  多做多练,熟能生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计算机编程是一门枯燥乏味的科目,很容易走上两个极端,其一是习题做得很多,能够很好地掌握编程技巧,编程已经成为一种主观,开心的事情。另外一个极端是根本就没有入门,认为编程太难,根本就不愿意学习,这是我们最害怕的情形,因此,我们应做出长计划,短安排,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和训练,体现出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
  总之,计算机语言的学习有共同点,但每个人在教法上又有不同之处,也正是因此才使得计算机的发展如此之快,本文是我从事计算机教学中的几点感悟,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冯奕兢.现代教育技术[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王生华.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探索与创新[M].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编程语言《QBASIC》教学研究(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