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在IPv4到IPv6的过渡过程中,几种基本的过渡技术。
【关键词】IPv4 IPv6 过渡 隧道技术 双协议栈 网络地址翻译
目前Internet上成千上万的主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都运行着IPv4协议。这就决定了IPv4的网络向IPv6演进将是一个浩大而且繁杂的工程,IPv4和IPv6网络将在很长时间内共存,如何从IPv4平滑地过渡到IPv6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基本的方式有:隧道、双协议栈及网络地址翻译等。
一、隧道技术
随着IPv6网络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局部的IPv6网络,但是这些IPv6网络需要通过IPv4骨干网络相连。将这些孤立的“IPv6岛”相互联通必须使用隧道技术。隧道策略是IPv4/v6综合组网技术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机制。隧道利用一种协议来传输另一种协议的数据。它包括隧道入口和隧道出口(隧道终点),这些隧道端点通常都是双栈节点。在隧道入口,以一种协议的形式来对另外一种协议的数据进行封装并发送;在隧道出口,对接收到的协议数据解封装,并做相应的处理。通常,在隧道入口还要维护一些与隧道相关的信息,如记录隧道MTU等参数;在隧道出口,出于安全性考虑,要对封装的数据进行过滤,以防止来自外部的恶意攻击。
隧道策略通常按配置方式进行区分,有手工配置隧道和自动隧道两种类型。在骨干网和核心网中经常采用的MPLS隧道可以通过手工和自动两种形式进行配置。
手工配置隧道包括Manual Tunnel(RFC2893)和GRE(RFC2473)两种类型。Manual Tunnel在隧道入口必须显式指定隧道终点的IPv4地址(双向);GRE主要应用在个别IPv6主机或网络需要通过IPv4网络进行通信的场合,其他应用与Manual Tunnel基本相同。手工配置隧道方式实现相对简单,但扩展性较差,当隧道增多时,隧道配置和维护的工作量较大,故适合于综合组网的初期。在综合组网后期,其也可以以“缺省隧道”的方式而存在。
自动隧道包括隧道代理(Tunnel Broker)、6to4隧道、6over4隧道、ISATAP(Intra-Site Automatic Tunnel Addressing Protocol)隧道、TEREDO隧道、MPLS隧道、兼容地址自动隧道等。其中兼容自动隧道方式,由于其扩展性较差,已不推荐使用。
二、双协议栈
双栈方式是过渡阶段的一种主要的方式。双栈方式是指主机同时运行IPv4和IPv6两套协议栈,同时支持两个版本的网络层IP协议标准。主机和路由器都可以通过双栈方式来获得和IPv4及IPv6结点的通信能力。
双栈工作方式可以描述如下:
a.如果应用程序使用的目的地址是IPv4地址,则使用IPv4协议栈。
b.如果应用程序使用的目的地址是嵌入IPv4地址的IPv6地址,则IPv6就封装到IPv4中。
c.如果目的地址是IPv6地址,则使用IPv6地址,或者封装在默认配置的隧道中。
在双栈模型下,任意节点都是完全双栈(IPv6/IPv4节点)的。这时不存在IPv4与IPv6之间的相互通信问题,但是这种机制要给每一个IPv6的站点分配一个IPv4地址。这种方法不能解决IPv4地址资源不足的问题,而且随着IPv6站点的增加会很难得到满足,因此这种方法只能用在早期的变迁过程。
三、地址翻译与报头转换技术(NAT/PT)
隧道技术一般用于IPv6节点间的通信,而对于IPv4和IPv6节点间的通信,采用直接对IPv4和IPv6报文进行语法和语义翻译的NAT/PT技术。基本工作原理:当IPv6子网中有IPv6分组发给网关时,网关将其转化成IPv4分组发向IPv4子网;反过来当IPv4子网中有数据分组要发送时,网关就将其转化成IPv6分组发向IPv6子网。转化网关要维护一个IPv4和IPv6地址的映像表。在NAT/PT基础上利用端口信息,就可以实现NAT/PT,这点同目前IPv4下的NAT/PT没有本质区别。 四、三种过渡技术的对比
双栈策略是指在网络节点中同时具有IPv4和IPv6两个协议栈,这样,它可以同时接收、处理、收发IPv4和IPv6的分组。对于主机来讲,“双栈”是指其可以根据需要来对业务产生的数据进行IPv4封装或者IPv6封装;对于路由器来讲,“双栈”是指在一个路由器设备中维护IPv6和IPv4两套路由协议栈,使得路由器既能与IPv4主机也能与IPv6主机通信,分别支持独立的IPv6和IPv4路由协议,IPv4和IPv6路由信息按照各自的路由协议进行计算,维护不同的路由表。双栈策略的优点是概念清晰,易于理解,网络规划相对简单,同时在IPv6逻辑网络中可以充分发挥IPv6协议的所有优点(如安全性、路由约束、流的支持等方面)。但是双栈策略也存在如下缺点:对网元设备的要求较高,要求其不但支持IPv4路由协议,而且支持IPv6路由协议,这就要求其维护大量的协议和数据。另外,网络升级改造将牵涉到网络中的所有网元设备,投资大、建设周期比较长。
浅析IPv4到IPv6的过渡技术
2012-08-20 22:19
浅析IPv4到IPv6的过渡技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