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MAX-PLUSII完成微程序控制器中环形脉冲发生器的设(2)

2012-08-21 19:42

 
  我们分析图中每个D触发器的工作过程,其中C4是整个系统的总清控制端,电路启动后,C4、C3、C2、C1的状态决定了T1、T2、T3、T4的输出状态。

  4.3编辑项目
  在这里需要启动编辑程序来编辑项目,MAX-PLUSII编辑器将检查项目中的错误,并进行逻辑综合。在菜单中选择Compiler项,点击Start按钮,编辑开始,若有任何错误和警告信息都将显示在自动打开的Message-Compiler窗口中。编辑无误后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4.4建立波形仿真文件
  通过File-New-Waveform Editor file建立扩展名为.SCF的波形文件,在File菜单中选择End Time,在Option菜单中,选择Grid Size,在对话框中键入脉冲宽度,在Node菜单中选择Enter Nodes From SNF菜单项,列出输入输出节点。
  
  点击OK后将得到的波形文件保存,并对输入引脚进行赋值,信号的输入可以是电平方式也可以是脉冲方式,在本例中只有一个输入引脚,即CLK,并且该输入应该是脉冲型输入,在CLK引脚上单击右键,在出现的菜单上选择Overwrite项的Clock,出现对话框点击OK即可。选择主菜单MAX-PLUS II中的Simulator项,打开模拟器,选择Start开始仿真。观察仿真波形如图2所示:
  其中的T1、T2、T3、T4就是计算机工作所需要的节拍脉冲,节拍的宽度取决于时钟源的输入频率,输入的时钟源用来为环形脉冲发生器提供频率稳定且电平匹配的方波时钟脉冲信号,它通常由时钟晶体震荡器和与非门组成的正反馈震荡电路组成,其输出送至环形脉冲发生器。
  通过仿真出的波形可以很直观的看到该时序正是我们分析所希望得到的结果。设计中可以通过改变CLK的脉冲宽度来得到不同周期的节拍电位。
  5总结
  利用该软件的辅助设计,让学生从基本逻辑电路的设计出发,通过仿真结果了解各个基本电路的特性,加深对计算机组织结构的理解。整个设计过程可以使教学和实验验证同步进行,并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用科学、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对培养实践能力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白中英.计算机组成原理.科学出版社,2001,11.
  [2]宋红,李庆义.计算机组成原理.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01.
  [3]苏新红,尹立强.Max+PlusⅡ在数字电路教学中的应用.软件导刊,2008,6.
  [4]刘锦萍,潘云燕,谭召军.利用MAX+ PLUSII软件仿真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嘉兴学院学报, 2004,11.
  [5]王小平,王彦芳,陈保平.用Max+plus进行数字电路功能仿真.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0,9.


利用MAX-PLUSII完成微程序控制器中环形脉冲发生器的设(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用数据挖掘算法实现企业异常客户分析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