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语言与社会文化心理(3)
2012-08-21 19:53
以上所讨论的各种社会心理,追求简捷和新鲜有趣是最主要的,这既是由网络交际的特点决定的,也体现了时代特色。如果网络语言不简洁,很难达到快速交流的目的;如果交际的语言平淡无奇,所述内容就不能吸引更多的关注;而时尚、充满趣味的网络语言,会吸引更多的网民去追崇、模仿。人们能在网络世界调侃戏谑和自由宣泄,这是建立在网络隐蔽性基础之上的。
参考文献:
[1]许钟宁.网络词语变异的语言文化解析[J].修辞学习,2004,(6):58-60.
[2]李频华.网络语言背后的文化心理特质[J].宁德师专学报,2004,(4):38-41.
[3]王志涛,王立家.网络语言与多元文化生态[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5,(1):77-80.
[4]于根元.中国网络语言词典[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5]刘钦明.“网络语汇”的组合理据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6):72-77.
[6]周日安.简论网络语言[J].语言科学,2003,(4):95-100.
[7]张云辉.网络语言的词汇语法特征[J].中国语文,2007,(6):531-535.
[8]全国13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9]王蓓,戈玲玲.从认知角度解读网络语言的强势模因[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7,(6):124-126.
关于网络语言与社会文化心理(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