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的构成及其运用在社会中的影响(5)
2012-08-21 20:22
其次,要提高网络语言使用者的语文素养及语言运用能力。一方面积极地学习和接收符合新时代规律的网络语言,并可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另一方面又不忽视传统语言的学习,并认真区分两者的使用场合,使用领域,决不乱窜,避免造成语言混乱现象。即应具有深厚的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言规范意识,良好的语言素养和语用能力等。
再者,从语文教育者来讲,应客观发展地看待网络语言,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语言。不盲从,因势利导使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学习语言的兴趣,优化语文学习环境,积极改革语文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中与学生进行面对面沟通与共同探讨,倡导网上用语的健康、文明及规范。也可以设置或创建一个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师生共同交流使用网络语言的利弊,使学生在学习和使用网络语言的过程中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或感受,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摒弃和定期处理大家公认使用不合理的怪字、错字、别字,从而提高青少年朋友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使他们辨证地对待网络语言,更加合理有规律地使用网络语言。
同时,家长们亦应改变以往视“网语”为洪水猛兽的旧眼光,旧心态,放开心扉去了解和接受新事物中的合理部分,有效地加强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从而缩小与孩子们的隔阂、距离。
综上所述,网络语言随因特网的普及已成席卷天下之态势,其发生、发展都有其特殊原因和方式,尽管对其态度不一而足,我们也大可不必视网络语言为洪水猛兽,而应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应对,一方面积极研究并倡导网络语言中有益的一些词语,为传统语言注入新鲜的“血液”和鲜活的力量;另一方面限制和摒弃那些低级粗俗和过于脱离现实生活的语言。《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中便收录了96条非语言交际符号,他们由标点符号、数字符号、字母等混合构成。可见,“一概封杀”的想法过于保守和武断,不仅许多语言学家正在进一步的研究网络语言的作用、规律和影响,文化部、教育部也已开始认识审视其用途,以加强对网络语言的正确引导。
我们仍应从其“双刃性”来准确地认识它,倡导和吸收其精华的部分,限制和祛除其中不利的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网络词语符合规范性的要求,也使语言更加鲜活、生动,满足社会发展及人们现实生活中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琳.网络语言,别忘了回家.阅读与作文(高中版),2006,2.
[2]试论网络语言.社科纵横,2006,2.
[3]黄永红,刘汉霞.中学网络语言的使用现状及思考.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5,01.
[4]申芬芳.语文教学如何应对网络语言的负面影响.语文建设,2004,05.
[5]网络语言冲击语文教学.基础教育,2006,03.
[6]彭姣娟.网络语言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01.
[7]言岚.网络语言特点前析.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10.
[8]陈向红,王晓静.谐音:网络语言中一种语用策略.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6,03.
[9]潘幼萍.浅析网络语言中隐喻构词.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04.
[10]张宝红.教学中关于网络运用的几点思考.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3.
网络语言的构成及其运用在社会中的影响(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