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局域网的安全性分析(2)
2012-08-21 20:23
4.2安全产品
网络安全产品的选择应该是建立在相关安全产品能够相互通信并协同工作的基础上,即实现防火墙、IDS、病毒防护系统、信息审计系统等的互通与联动,以实现最大程度和最快效果的安全保证。目前,在国内外都存在这样的网络安全联盟实现产品之间的互联互动,达到动态反应的安全效果。
4.3网络安全技术和策略
内部网络的安全具体来说包括攻击检测、攻击防范、攻击后的恢复这三个大方向,那么,安全技术和策略的实现也应从这三个方面来考虑。
积极主动的安全策略把入侵检测概念提升到了更有效、更合理的入侵者检测(甚至是内部入侵者)层面。内部安全漏洞在于人,而不是技术。因此,应重点由发现问题并填补漏洞迅速转向查出谁是破坏者、采取弥补措施并消除事件再发的可能性。真正的安全策略的最佳工具应包括实时审查目录和服务器的功能。
在积极查询的同时,也应该采用必要的攻击防范手段。对于数据的安全保护,理想的办法是在内部网络中采用基于密码技术的数字身份认证和高强度的加密数据传输技术,同时采用安全的密钥分发技术,这样既防止用户对业务的否认和抵赖,同时又防止数据遭到窃听后被破解,保证了数据在网上传输的可靠性。攻击后恢复首先是数据的安全存储和备份,在发现遭受攻击后可以利用备份的数据快速的恢复;针对WWW服务器网页安全问题,实施对Web文件内容的实时监控,一旦发现被非法篡改,可及时报警并自动恢复,同时形成监控和恢复日志,并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以便用户查看、使用,有效地保证了Web文件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4.4安全管理
企业领导在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的同时,应当投入相当的经费用于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或者聘请安全服务提供商来维护内部网络的安全。
4.5网络安全制度
国际上,以ISO17799/BSI7799为基础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已经确立,并已被广泛采用,企业可以此为标准开展安全制度的建立工作。安全组织应当由专职的安全管理员负责安全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监督其它人员设备安全配置的执行情况。单位还应形成定期的安全评审机制。只有通过以上手段加强安全管理,才能保证由安全产品和安全技术组成的安全防护体系能够被有效地使用。
5 结论
要想保证内部网络的安全,在做好边界防护的同时,更要做好内部网络的管理。所以,目前在安全业界,安全重在管理的观念已被广泛接受。没有好的管理思想,严格的管理制度,负责的管理人员和实施到位的管理程序,就没有真正的安全。在有了“法治”的同时,还要有“人治”,即经验丰富的安全管理人员和先进的网络安全工具,有了这两方面的治理,才能得到一个真正安全的网络。
参考文献:
[1]杨义先.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Linda McCarthy著.赵学良译.信息安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计算机局域网的安全性分析(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