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异构网络的垂直切换仿真建模及其性能评估(2)

2012-08-21 20:23


  3.2切换流穗
  MN在由UMTS,WiMAX和WLAN3种网络部署的环境中移动,如图1所示,


其运动场景包括:(1)先从UMTS切换到WiMAX,再从WiMAX切换至WLAN;(2)先从WLAN切换到WiMAX,再从WiMAX切换到UMTS。本文主要考虑场景(2)。
  在场景(2)的切换中,当MN快移出WLAN的覆盖范围时,WLAN接口基于功率强度门限触发LGD(LinkGoingDown)事件,具体原理如下:假设只是第个接收数据包的功率,是无错接收数据包的功率强度门限。若以下2个条件满足:

  其中,(≥1)是功率强度门限系数,则产生LGD事件,并向上依次传给IFMNGMT代理和Handover代理,当产生该事件的概率达到某个设定值时,WLAN接口触发LD(LinkDown)事件,并向上分别传给IFMNGMT代理、Handover代理和MIPv6代理。MIPv6代理通过WiMAX接口发送流重定向消息,MIH代理发送LinkScan命令,向下传给WLAN接IZl,WLAN接口发送探测请求消息,网络侧收到此消息后发送探测应答消息。网络侧的MIPv6代理发送流重定向确认消息,MN通过WiMAX接31接收数据流。当MN从WiMAX切换至UMTS时,切换流程与上述过程类似。
  4仿真评估
  使用仿真软件NS.2进行仿真评估。网络拓扑如图1所示,将所有节点设置在2200m~2200m的区域内。UMTS的NodeB是全覆盖的,BS和AP的覆盖半径分别是1000m和50in。在CN和MN之间建立UDP连接,并在其上建立一个恒定比特速率(ConstantBitRate,CBR)数据流,每个包的大小是500Byte,该数据流从第9S开始产生,在第250S结束。对场景(2)中MN的切换时延、丢包数和网络使用效率进行分析。MN可通过2种方式进行切换,即LGD方式和LD方式。前者基于功率强度门限触发LGD事件,后者在MN离开当前网络信号覆盖范围,连续收到错误数据包的个数达到一个门限值时,触发LD事件。仿真结果如表1、图2和图3所示。

  由图2可知,对于从WLAN切换到WiMAX的情况,LGD方式的切换时延约为0.12S,LD方式约为0.32S。对于从WiMAX切换到UMTS的情况,LGD方式的切换时延约为0.03S,LD方式约为0.75S。
  由表1可知,对于从WLAN切换到WiMAX的情况,随着网络负荷的增加,LGD方式的丢包数在2-5之间,LD方式在7-10之问。对于从WiMAX切换到UMTS的情况,随着网络负荷的增加,LGD方式和LD方式都未出现丢包现象由图3可知,随着功率强度门限系数变大,MN在2种速度下的网络使用效率都降低。对于从WLAN切换到WiMAX的情况,1rn/s时WLAN的使用效率比5m/s时略高对于从WiMAX切换到UMTS的情况,1m/s时WiMAX的使用效率与5m/s时接近,而在功率强度门限系数为1.2时,1m/时的使用效率大幅度降低,此现象是由仿真的偶然性造成的。
  5结束语
  本文基于MIH对WLAN,WiMAX和UMTS3种异构网络部署场景下的垂直切换进行仿真建模,并对MN从WLAN切换到WiMAX,再从WiMAX切换到UMTS时的性能进行评估,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关于异构网络的垂直切换仿真建模及其性能评估(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计算机局域网的安全性分析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