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舆情热点的形成与发展、现状及舆论引导(3)

2012-08-21 20:29


  此外,一些网络舆情热点问题看似是所有人共同关注的焦点,但实际上可能只是个别人操纵、反复“灌水”炒作的结果。 
  三、 网络舆情热点的舆论引导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复杂的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现状,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网络阵地,化被动应对为主动引导,掌握话语权,运用正确方法,注重形成合力,切实提高网络舆情热点的舆论引导能力,牢牢把握引导网络舆情的主动权。否则,一旦把握不好,就容易造成舆论失控,影响社会稳定。 
  1. 及时捕捉网络舆情热点,增强对有关热点的预见性。通过对网络舆情形成发展规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网络舆情热点的出现是有规律的,也是能够预测和把握的。因而,我们要善于将小事件放到大背景下观察,提前预测,增强对有关热点的预见性。“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战国·宋玉《风赋》),重要热点的出现,往往有一定的征兆。这就要求我们的工作由原来的被动应付转为主动出击,在小热点演变成大热点之前、新热点拖成老热点之前、简单热点衍化成复杂热点之前,发现苗头和倾向,做好预测。只有这样,才能使网络舆情热点的舆论引导工作更加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保证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    2. 以重大突发事件为契机,争取舆论引导“第一落点”。在今天多元化的大众传播环境里,信息不透明、不公开在网民心目中就极易被认为“有猫腻”,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可见,公开、快速、畅通的信息渠道是引导网络舆论的必要法宝,据以往的工作经验,社会上的突发事件一经发生,一般2至3小时后就可在网上出现,6小时后就可被多家网站转载,24小时后在网上的跟贴和讨论就可达到高潮。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谣言扩散的过程正是新闻媒体保持沉默的过程,正面的声音如果跟不上,负面信息就会乘虚而入。因此,网络媒体要利用网络传播快捷性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与相关部门主动沟通,力争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发出正面声音,做到关键时候不“失语”,使“谣言止于事实”,稳定民众情绪,避免社会恐慌。同时,针对网民最为关心、质疑最多的问题,请专家学者解答,或请相关部门直接与网民对话交流。及时进行后续报道,利用网络的海量性推出专题,通过准确、客观、全面的报道,向社会提供全方位信息,满足不同社会群体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消除可能产生负面舆论热点的信息盲点。 
  3.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以正面舆论压倒负面舆论。互联网已成为重要的思想舆论新阵地和舆论斗争的新领域。网络宣传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注意用正面宣传主动为社会舆论“设置议程”,用正面宣传挤压各种噪音杂音的生存空间,用正面声音消解各种错误、反动观点的不良影响。尤其是面对一些社会重大事件,必须采取审慎的态度,报道务求客观、真实、全面、公允,避免偏听偏信,避免信息不对称,避免误导社会视听,避免添乱。要注意区分几种不同性质的舆论:一是普通群众对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的正常关注,对解决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合理诉求;二是集中于社会阴暗面、腐败案件、突发事件等各种负面的、偏激的言论;三是境内外敌对势力散布的反动言论,以及借各种热点难点问题和突发事件对我进行的恶意攻击。对于第一种,我们要抓正面宣传,加强疏导和引导,有针对性地宣传中央的有关政策,多做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对第二种,我们要迅速地对曲解的事实进行澄清,对偏激的言论进行循循善诱的引导。对于第三种,我们要抓舆论斗争。对敌对势力造谣污蔑,要及时辟谣、予以澄清;对攻击性言论,要进行有力批驳;特别是在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发生时,对境内外敌对分子在网上散布的煽动闹事的言论,要及时发现,揭穿其险恶用心和不可告人的目的。 

基于网络舆情热点的形成与发展、现状及舆论引导(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浅谈无线局域网安全研究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