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JIT的VMI改进策略与方法探讨(2)

2012-08-21 20:30


  在图1中,供应商库存,即供应商的成品库存,与下游的生产商的原料库存是同一回事,既然是这样,那么两者的库存能否进行合并呢?
  2.对目前VMI模式改进的可行性分析。在对现有的VMI模式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发现VMI模式存在一些缺点。实施VMI的初衷是减少库存,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它逐步暴露出一些新的缺点,它主要表现是整体库存没有实现最小化,造成了资源浪费。这些缺点导致了新的冗余库存的产生。从整个社会的生产过程来看,供应商的库存和生产的原材料库存是对同一种物品的二次存贮,造成了对有限社会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和无意义的消耗。同时这种消耗也提高了生产商的生产成本。
  由于这个缺点的存在,它也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导致生产成本的提高,业务流程的复杂化,信息流通的不顺畅。
  基于以上的分析,在原有的VMI的基础上,对其做出适当的修改得出了新的模型SVMI(Senior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其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SVMI模式图
  在SVMI中连接供应商和生产商的库存由两个变成了一个,即是图2中标示的共有库存,但是库存的控制权依然延续着VMI中的规则,即上游的生产商拥有对共有库存的控制权。所不同的就是下游生产商完全放弃对生产原料库存的管理,一切交由供应商来管理。在SVMI中供应商库存面对的补货对象不再是生产商的原材料库存了,而是生产商的生产线。由于补货对象发生变化,所以在SVMI中,供应商监控的对象也由原材料库存变为生产线的生产速度和原材料剩余量。通过对这两个量的监控,供应商决定何时给下游生产商的生产线补货以及补货的数量。
  由于补货对象的改变,补货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生产线上不可能存在大量的空间来堆放原材料,所以补货主要采取的是少量多次地进行。对生产线的补货由生产线的最小安全存货量来触发,当生产线的原材料达到最小安全量时就进行补货。最小安全量的确定是由供应商运输原材料到达生产商生产线花费的时间来决定的。改进后的SVMI相对于VMI主要有下述优点:
  (1)改进了业务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从整个社会生产过程的角度来看,每个生产单位都同时扮演着两种角色:供应商和生产商。对其上游单位来说是生产商,对其下游的生产单位来说就是供应商。所以从理论上来说,SVMI模型适合于社会上每一个生产单位。
  SVMI中由于把原材料的供应和管理责任完全交给了供应商实现了部分的零库存,生产商的库存管理部门对原材料库存的监管任务完全交给了供应商的库存管理部门。这种情况将导致生产商的部分库存管理部门职责弱化乃至消失。
  在SVMI中对业务流程的改造主要集中在库存管理部门,VMI中库存管理部门的原材料库存的管理单位可以基本上撤销,把富余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转移到对产成品库存的监督上来。同时由于在SVMI中,供应商进行库存操作需要密切注意下游生产商的生产动态,如何更加快捷有效地收集处理从下游生产商那里得到的信息是进行业务流程改造的重点。如图2所示,在SVMI模型中,在经过对业务流程改造后,成立了一个新的成品管理部门,这个部门主要有三个任务:管理好产成品库存;监督下游生产线上原材料的数量,及时补货;获取生产商的生产信息并将其传递给生产计划部门,以便适时适量地生产。
  经过业务流程改造后的新部门由于得到更好的支持,效率会有一定的提高。同时由于SVMI模型的广泛适用性,所以也会带动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率大幅提升。
(2)优化了库存管理,降低了库存成本。
  ①实现了对生产商原材料库存的零化。众所周知,库存产生的成本占据了企业生产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如何减少库存直至实现零库存是库存管理的终极目标。笔者认为在库存管理上SVMI模型为实现零库存迈出了关键一步。
  SVMI对库存的优化主要是在减少原材料库存的基础上实现的。从实物流动的角度来看,鉴于在VMI中供应商的库存和生产商的原材料库存的同质性,所以在SVMI模型中将两者进行了合并使它们合二为一,成为一个起到两种作用的库存,即既是供应商的成品库存又是生产商的原料库存。

基于JIT的VMI改进策略与方法探讨(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基于可编程逻辑器件的数据传输接口研究与设计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