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文化在当代大学生中产生的影响(2)
2012-08-21 20:38
众所周知,现实世界包罗万象。这是它明显不同于虚拟网络的一方面。大学生网络生活的局限性在于过分感情化、肤浅化和片面化。相应地,关于责任、义务和生计等现实理性思维的话题往往很少被涉及。但是,大学生对于世界的认识,除却感性思维,更重要的是用理性的视觉来审视。而互联网恰恰忽视了为这方面提供锻炼的机会。这种忽视导致了大学生个体思维空间发展片面化,结果使其丧失了逻辑概括能力和探求事物本质的精神。另外,网络信息的快捷和大容量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过多地消费现成的网络快餐便会造成思维的被动和僵化。然而在多数情况下,大学生对网络信息或者被动的接受,或者人云亦云。可以说他们根本没有主动消化和品味思考的习惯,也就更谈不上自己有所见地了。
互联网的基础中心语言是英语,而汉语处于边缘冷落地带。在这样的弱势状态下,许多传统正常的汉语词汇受到一些独特的网络词汇潜移默化地影响也是在所难免的事。同音或谐音字无规范地滥用,如“美眉”代替“妹妹”;中英文掺和无序,如:“好high”代替“感觉非常棒”;数学随意代替中文,如“886”代替“再见”,等等。我们都知道,语言作为思维和交流的载体,能够反映文化和心态的一些层面,它的扭曲和异化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它的这些不科学的变形,势必影响到人们现实表达模式的倾斜,大学生群体便是其中很大很有分量的一个分支。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和许许多多的科技发明一样,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可以说,网络文化常常是大众在满足自身需求过程中形成的“副产品”。在全社会范围内,当代大学生理所应当“取网之精华,去网之糟粕”,率先树立起良好的互联网道德风尚。
参考文献:
[1]邬焕庆,吕诺.新华社,2005-1-16.
[2]龚鹏,黄华.网络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及对策探讨.党史文苑,2005,(06).
互联网文化在当代大学生中产生的影响(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