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型系统软件项目管理的方法研究(2)
2012-08-28 21:55
国防专用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将组织的软件能力成熟度分为5个等级,分别是:1级称为初始级,2级称为可重复级,3级称为已定义级,4级称为定量管理级,5级称为优化级。如图2所示:
具体介绍如下:
初始级(1级):从事软件项目工作人是的能力决定软件项目性能;解决问题的模式是“救火”式的;软件项目性能不可预测;软件组织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管理问题,而非技术问题;软件管理完全不透明,仅通过某些杂乱无章的过程生产软件。初始级无关键过程域。
可重复级(2级):建立了有效的软件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过程被文档化并得到遵循:有一个组织方针来指导项目建立管理过程;能重复以前项目的成功实践;项目管理到位。可重复级的关键过程域为需求管理、软件项目策划、软件项目跟踪与监督、软件质量保证、软件配置管理、软件子合同管理。
已定义级(3级):它建立在软件项目管理的基础之上;为了控制一个过程,过程就必须是已定义的、已文档化的和已被有关人员理解的;组织已建立了一整套标准的软件过程,并且组织中的每个人和项目均能照此执行,已按妥善定义的过程管理,过程中的角色和职责已被理解;整个软件过程中软件产品的生产是可视的;除了里程碑处外,在各开发阶段中设置了更多的检查点。已定义级的关键过程域为同行评审、组间协调、软件产品工程、集成软件管理、培训大纲、组织过程定义、组织过程焦点。
已管理级(4级):运用统计过程控制的原理,阐述过程变化的具体原因。产品和过程被定量地管理,管理决策有客观测量为基础;管理者能在定量边界内预测性能:而且可以进行交互控制。已管理级的关键过程域为软件质量管理与定量过程管理。
优化级(5级):识别并消除软件过程性能差的长期原因;持续不断地改进软件过程,关注连续过程改进,有纪律的过程改进已成为日常工作方式。优化级的关键过程域为过程更改管理、技术改革管理、缺陷预防。
2基于CMMI的软件项目管理
2.1需求管理
软件项目管理的结构体系如图3所示:
软件项目的开发必须以客户的需求为指向.需求管理目的在于使开发的方向和客户一致。对客户本身的真实需求有统一的认识和评价。开发方和客户方共同对《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评审,双方对需求达成共识后作出承诺,同时开发方和需求者共同对《需求文档》进行评审,设法理解需求的含义。从各个项目参加者处求得对需求的承诺.共同评估各项需求对承诺的影响,并记录对需求的承诺。这一过程完成的文档包括《需求文档》和《需求管理计划》。
主要步骤有如下几步:
(1)项目经理先在项目内部组织人员进行非正式的需求评审,以解决明显的错误和分歧。
(2)邀请同行专家和用户一起评审需求文档,尽可能地使需求反映客户的真正意愿。
(3)开发方和客户对需求文档审核后签字,以产生法律效力。
2.2软件项目计划
为进行软件工程活动和软件项目管理所制定的合理的计划,包括预测、项目投入和工期,确定必要的承诺和执行等,经过软件项目计划过程后,我们将得到《项目估计表》、《项目生命周期文档》、《总体项目计划书》、《项目子计划》等文档。软件计划内容包括以下计划,但每项计划可分立也可合为一体:软件开发计划、SQA计划、风险管理计划、软件测试计划、项目培训计划。
2.3软件项目跟踪与监督
为了保证软件系统在预期的工作量内按时保质地完成.需要定期对其主要项目进行跟踪、监测和调整。跟踪的对象通常有规模、工作量和成本、计算机资源、进度、风险和软件工程技术活动等。它的目标是为对照软件计划跟踪实际结果和性能.当实际结果和性能明显偏离软件计划时,采取纠正措施并加以管理直至结束,对软件约定的更改应得到受到影响的组和个人的认可。
试论大型系统软件项目管理的方法研究(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