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实施的有效途径是实践,应加大实践课和实训课的比重,在教师传授相关理论知识后就可进行相关的实训实践课。为了能够更好的实施实践实训教学,还应建立专业指导队伍,指导队伍由专业课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组成,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共同指导学生以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实践经验。
2.3建立持续改进的评估保障体系
无规矩不成方圆。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由持续改进的评估保障体系,能够更有效的促进培养模式的推广使用。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应采用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估体系,形成性评估主要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表现、实验受训考核扥形式;终结性考核主要采用教考分离的考核方式,形成多元化、全面化的评估体系。
另外,为了保障土木工程专业产教融合的长效发展,还应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高校和企业的主体作用,形成互惠互利的合作理念,成立由高校、政府和企业共同组成的管理机构,为产教融合模式的顺利推行提供组织保障;并且还需制定操作性较强的制度和管理措施,保障各方的利益,为产教融合的长效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3结语
要想有效实施土木工程专业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和企业都需改变观念态度,体会到校企合作的有益收获,一方面可以实现教育价值和经济社会价值,打造适应企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特色专业和专业群;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做准备,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把未来职业要求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实施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可以培养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的人才,企业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高校和企业的双赢。
第2篇:浅议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摘要】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由于混凝土的性能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整体质量,所以混凝土被广泛应用。因此,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必须更加重视混凝土,掌握混凝土施工要点,通过解决混凝土裂缝来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本文主要探讨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经常使用,影响建筑结构的安全稳定。从混凝土施工的角度来看,裂缝是施工期常见的问题,如何预防混凝土裂缝,提高工程质量是施工企业关注的焦点。
1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存在的相关问题
1.1混凝土材料问题
混凝土材料的影响引起的施工质量下降是普遍存在的。一旦混凝土材料的性能达不到标准要求,土木工程施工强度就会下降,造成裂缝,影响整体质量。混凝土是土木工程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其中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和后期的养护工作直接关系到土木工程的施工水平。对于不同类型的土木工程,对混凝土生产配比和参数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在施工过程中,如果相关人员不按施工要求进行操作,会使水砂比不合理,影响混凝土强度,难以保证工程安全。
1.2水泥水热化
将水泥、水、砂、粉煤灰混合成混凝土,具有很强的承载力和物理性能。在这种构件结构中,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成分。当水泥和水混合在一起时,水泥和水形成化学反应,热量增加。挥发的热量称为水泥水化热。
1.3后期混凝土浇筑方式不合理
施工人员在进行浇筑作业时,过于注重提高工作效率,而忽视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在浇筑过程中,由于振动不足,整个浇筑过程不规范。另外,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环节不太重视,采用的养护方式不合理,影响了混凝土的质量。
2混凝土质量检测
2.1抗压性
这是对混凝土进行检测的最为重要的一个内容,如果混凝土的抗压性性能较强,其水利工程建筑稳定性更能保证,对于混凝土抗压性检测有很多方法,其检测效果也会因为方法而不同,其中应用最多的是是钻芯法和回弹法,回弹法精确度虽然很低,但是技术较为成熟,具有非常高的检测效率,相比于回弹法,钻芯法精确度很高,但是其负作用加大,在检测过程中容易对混凝土结构部件进行破坏。
2.2密实性
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混凝土结构的承重效果息息相关,如果混凝土承重能力不强,其容易导致安全事故,引起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给人们人身安全带来威胁,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视水利工程混凝土结构的密实性,我国目前对于混凝土密实性进行检测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分别是电磁波检测、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弹性波检测。关于电磁波检测法,它是对电磁波进行充用,从而达到混凝土内部结构检测的效果,如果混凝土密实性不足,其内部存在着缺陷,电磁波会进行反射,其速度也会发生改变,当然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只能应用到混凝土内部结构缺损严重的情况。
2.3混凝土钢筋锈蚀度
除了抗压性和密实性,钢筋锈蚀性也是混凝土结构内部检测的重要内容,中国目前采用的缓凝土钢筋锈蚀度检测方法是半电池电位检测法,其参比电极对铜进行应用,将锈蚀测定仪放在铜和钢筋之间,测定仪能够对混凝土钢筋锈蚀程度进行检測。
3在土木工程建筑中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措施
3.1加大对水泥用量的控制力度,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应力
在混凝土施工中,水泥是一种常用材料。水泥的质量决定了工程的整体质量。不同类型水泥的掺量和性能也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性能。一般来说,需要水化热小、强度高的水泥。在配制混凝土之前,必须先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检查,进行相应的试验控制,减少水泥水化热对混凝土的影响,从根本上防止温度裂缝的发生。
3.2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
在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材料的输送和混合决定了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在进行混凝土搅拌作业时,必须明确把握以下几点:①施工人员需要确定材料的具体用量,均匀混合物料,合理控制砂石比和含水率。在搅拌混凝土材料之前,确保各种设备的性能,避免搅拌机运行时发生故障。然后进行详细的探索和计算,根据不同材料的强度要求,设定与之相符合的混凝土拌和温度,这样有利于提高混凝土材料的均匀性,避免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材料损失过大。通过规范混合,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安全。一方面要注意的是,当物料溢出时,应按事先确定的比例加入适当的配料。拌和工作完成后,应运至施工现场。②混凝土运输要求很高。对于混凝土本身,应采取合理的运输措施,防止运输过程中混凝土结块或混凝土放热造成内部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