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县蔬菜肥药减量控污技术的推广及成效(2)
2012-08-27 23:01
3.2合理追肥
叶类蔬菜,前期和中期追施缓效肥料,施充分腐熟的人粪尿15t/hm2及草木灰750~1 500kg/hm2或三元复合肥150 kg/hm2;后期追施速效碳酸氢铵300~450kg/hm2或尿素150 kg/hm2。茄果类蔬菜,第1穗果膨大后进行第1次追肥,追施纯氮270~300kg/hm2、磷肥225~240kg/hm2、钾肥240~255 kg/hm2,第2、第3、第4穗果膨大后,再分期追肥,适当增加肥量;每次追肥应结合浇水进行。瓜类蔬菜,齐苗后、摘心后施尿素75kg/hm2;中后期根据作物长势和生产需要,加强肥水管理,每7~10d,用“广丰”牌二氧化碳颗粒剂根外滴管叶面追肥[2]。
3.3开展病虫害农业防治
各基地全面选种抗病抗虫强的优良品种。在播种前,采取温水烫种和药剂浸种、拌种对种子消毒,促进早出苗、出壮苗。实施茄果类、瓜类、豆类、叶菜类等不同类别蔬菜的轮作倒茬栽培,避免连作而引起的土传病害的发生。每一季蔬菜采收后,都将棚内的枯藤、残枝、落叶、落果和残留物带出棚外烧毁或深埋,并采取高温闷棚杀灭病菌[3]。
3.4开展病虫害物理防治
在各大棚四周架设防虫网,有效地隔离了菜青虫、小菜蛾、蚜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大幅度降低了此类虫害的发生。根据基地的布局,每0.67~1.00hm2大棚安装了1盏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等害虫的成虫。在大棚内悬挂黄色捕虫板粘捕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等害虫,悬挂蓝色捕虫板防治棕榈蓟马,降低害虫虫口基数。根据性诱剂不同诱芯的功能,在基地内依次放置性诱剂,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性诱剂诱芯每1 333.33m2挂1个,小菜蛾性诱剂诱芯每666.67m2放5~6个性诱盆,批量诱杀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的成虫,减少害虫交配机会,降低其产卵量,减轻防治压力。
3.5开展病虫害化学防治
在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不能有效控制病虫害的情况下,精准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低用量农药,开展蔬菜病虫害的化学防治[4]。
选用50%醚菌酯干悬浮剂3 000倍液,或40%氟硅唑(福星)乳油6 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世高)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喷雾,防治白粉病;选用1%甲维盐乳油2 000倍液,或24%氰氟虫腙悬浮剂600倍液,或40%毒死蜱喷雾,防治斜纹夜蛾;选用75%灭蝇胺可湿性粉剂5 000倍液,或甲维盐乳油2 000倍液,或5%氟虫腈悬浮剂1 500倍液喷雾,防治美洲斑潜蝇;选用10%烯啶虫胺1 500倍液+8.5%吡丙醚·甲维盐(劲锋乳油)1 800倍液+25%噻嗪酮(扑虱灵)1 000倍液,每桶药水再加杰效利等有机硅助剂1包喷雾,防治烟粉虱。
4成效
一是完善了肥药减量控污技术。项目实施区全面应用测土配方技术和病虫害农业、物理、化学防治技术,通过反复试验、测定,科学统计、比照、分析,研制出不同区域蔬菜施肥方法和病虫害农业、物理、化学防治方法,完善了肥药减量控污技术。二是降低了生产成本。按照《农业科技工作的经济评价方法》统计,示范推广基地比本地其他蔬菜地平均节省化肥(折纯氮)39.75kg/hm2、农药(折纯)1.098kg/hm2,节省化肥成本277.5元/hm2、农药成本312.0元/hm2,3年合计节省生产成本155.63万元。三是推进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实施区全面应用了肥药减量控污技术,采取循环经济模式,降低了蔬菜生产中化肥、农药的用量,推进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5参考文献
[1] 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 单英杰,石伟勇,马国瑞.大棚蔬菜施肥新技术[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 吴志行,王恩春.无公害蔬菜设施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09(3):15-17.
[4] 浙江省园艺学会.浙江蔬菜产业发展对策研究[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绍兴县蔬菜肥药减量控污技术的推广及成效(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