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解决途径
一是轮作。通过轮作换茬,克服花生重茬的影响(据山东花生研究所试验,花生重茬1年减产19.8%,重茬2年减产33.4%),轮作周期不能低于4年。对花生高产创建,最好是选用连续3年以上未种过花生、土壤结构合理、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地块。二是合理投入,在增加前茬作物施肥量的情况下,平衡施肥。花生能较好地利用前茬作物施肥的残效,尤其是有机肥。山东农业大学试验,对前茬甘薯大量施肥,不仅当年甘薯增产27%,第2年花生不施肥仍比甘薯未施肥而花生大量施肥者增产15%,说明前茬培肥地力的作用。三是深耕土壤、处理土壤,减轻病虫害发生基数。通过深耕改土,提高土壤通透性和蓄水保肥能力,促进土壤养分转化和根系的生长;通过用药剂处理土壤,减轻花生土传病害的发生基数,降低花生病虫害发病率,提高花生的产量。四是改善花生栽培模式,推广多种高效栽培方式。充分利用有限的耕地面积,改一年一作为一年二作的间套复种模式,并逐步推广完善。这样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50%~100%,解决粮油争地、争春的矛盾,从而扩大种植面积;有利于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发挥有限光、热资源的增产作用,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有利于改善花生品质,提高花生的商品价值,提升花生出口竞争能力。
3病虫害对花生高产创建的影响
3.1病虫害发生现状
一是花生叶斑病发生早、重。2009年7月25日海阳市农技站调查,花生叶斑病发生面积占总面积的52.7%,在花生苗期(花生播后1个月)就有部分地块发生该病。花生叶斑病发生趋重,主要与花生生长期间诸多气候因素变化有关。二是花生病毒病有发生可能。该病发生与花生播种时间过早、气温偏低有直接关系。近几年,花生播种期间气温变化较大,在部分花生种植区内不能及时根据实际情况播种和管理,从而造成花生病毒病的发生。三是花生根腐病、茎腐病发生面积加大。特别在重茬严重的地块,该病发生几率较高。2009年调查,该病发生面积在3 333hm2左右,已经成为制约花生高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四是花生蛴螬危害重,但防治技术相对合理。海阳市农技站逐步总结形成了花生人工播种、机械播种一次用药全生育期防治蛴螬技术,并在花生高产创建示范方推广应用,目前该项技术已成为花生高产创建的核心技术。
3.2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防治病虫害不及时。具体表现在:不注重病虫害的预防,防治时错过最佳用药时期,用药间隔时间长。二是用药不对路。在花生病害防治药剂的选用上,80%农户选用50%多菌灵,不能根据病害的发生程度调节用药,用药单一,防效差。在虫害防治用药上,不能根据虫害的种类用药,甚至在花生整个生长季节,只用1种药剂防治多种害虫,达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三是统防统治效果差。由于花生种植分散,各家各户各自为政,在病虫害防治上,很难达到统一用药、统一防治,很容易使部分传播性病虫害发生重,难防治。
3.3解决途径
一是区域化种植,做好病虫害发生的预测预报。通过有效工作,对高产创建示范方尽量做到集中连片,统一种植。同时,对病虫害的发生做好预测预报,提前防治,统一防治。二是花生播种前防治。冬耕、深耕减轻病虫害发生;实行轮作换茬,选用抗病品种,减轻病原基数;结合早春耕,用土壤处理剂处理土壤,减轻土传病害和根结线虫病的危害。三是播种期防治。采取一次用药防治整个生育期地下害虫。防治花生枯萎病,用跟益碧30包/hm2进行拌种,不仅能有效杀灭土壤和花生种上的病菌,而且能促进花生根系的发育,提高抗病能力,防止枯萎病的发生。防治花生根结线虫病用3%克百威颗粒剂45~60kg/hm2或阿维菌素1 000倍液处理土壤。防治花生病毒病应适当推迟花生播期,播前晒种,生长期防治蚜虫。四是生长期防治。重点对花生叶斑病、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棉铃虫等进行及早防治,为避免产生抗药性应注意交替用药防治。五是收获期防治。结合花生收获,捡拾蛴螬或金龟甲,降低来年危害;花生收刨、晒干贮藏等环节,都要保持通风,防止花生发霉,降低花生枯萎病发生的几率;花生根结线虫病发生重的地块,要深刨病根或冬耕,通过干燥杀死病原虫;清除田间病残体,减轻来年叶斑病、茎腐病等病害的发生。
海阳市花生高产创建工作探究(2)
2012-08-28 21:19
海阳市花生高产创建工作探究(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