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新技术及其在温室生产中的发展趋势(2)

2012-11-01 22:17


  2.3保水剂
  保水剂又称土壤保水剂、高吸水剂、保湿剂、高吸水性树脂、高分子吸水剂等,能迅速吸收比自身重数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去离子水,数十倍至近百倍的含盐水分,而且具有反复吸水功能,吸水后膨胀为水凝胶,可缓慢释放水分供作物吸收利用,从而增强土壤保水性,改良土壤结构,减少水的深层渗漏和土壤养分流失,提高水分利用率。目前,保水剂的价格偏高,而且它的使用量还没有统一标准,研究成果还没有系统化,一系列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推广使用有很大难度。如今保水剂主要作为土壤改良剂应用,将保水剂直接施入土壤或在保水剂中混入无机物质(黏土)制成复合保水剂后施入土壤;也有的用保水剂处理种子表面,即形成包衣种子后播种,也可直接用作培养基。在设施栽培中,可将保水剂与地膜覆盖、蒸腾抑制剂等结合使用,能有效提高作物抗旱增产能力;保水剂与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结合使用,节水效果更加显著。
  
  3生物节水技术
  
  生物节水是将作物水分生理调控机制与作物高效用水技术紧密结合而开发出的一种农业节水技术。实际上,就是利用作物本身的抗旱、节水性,减少灌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采用生物节水技术,关键是要培育节水性强的作物品种。目前,温室生产中一般都选用抗旱、抗寒、抗病性强、高产优质的品种。但还没有把抗旱性强作为选择品种的首要因素,抗旱还没有真正成为育种工作的主要目标,以高水分利用效率为目标的育种工作开展更少。
  
  4节水灌溉技术在设施生产中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为温室生产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升级插上了翅膀,设施生产中工程节水灌溉将朝着自动、精量发展,保水剂等农艺节水技术的应用将更加普及,选用节水抗旱品种将成为节水措施的首选。
  近年来,空间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发展,为实现作物水分实时监测、自动控制提供了技术基础。国外已大量使用红外枪技术,实现了作物水分信息的采集与精量控制用水,并采用热脉冲技术测定作物茎杆的液流和蒸腾,用于指导精量灌溉。中国在这一方面相当落后,除了进行个别试验外,还没有进入田间生产应用。因此,精量灌溉在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是温室生产中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保水剂研究的深入和一系列环保问题的解决,具有超强吸水能力的保水剂的应用将更加普遍。在保水剂的作用下,只需很少量的水分就能完成作物生产。另外,结合作物关键需水期,大力发展非充分灌溉,可使灌溉水量更加减少,再次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不管采取何种节水灌溉技术,节水潜力最大的还是作物或品种本身,即生物节水是节水农业的归结点。不同作物以及同一作物不同品种之间的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不同,WUE受数量性状多基因控制,遗传基础复杂,但它是反映品种抗旱性强弱的可遗传性状。研究发现,控制WUE的直接主效基因的遗传规律后,就可以通过遗传工程利用转基因方法进行转节水(高WUE)基目作物的培育和改良。通过作物或品种的自身作用提高其内在抗旱性、节水性是生物节水的最终潜力所在。在节流的同时,还要力争开源,以弥补淡水资源的不足。应加强盐水、污水的处理技术研究,逐步完善其配套的灌溉技术,争取早日应用于实际生产。
  
  5参考文献
  
  [1] 赵英,郭旭新.节水灌溉新技术在温室生产中的应用与发展[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7(11):17-18.
  [2] 李永海.设施农业节水灌溉微灌技术在温室中的应用[J].河北农业,2006(8):21.
  [3] 杨少俊.膜下滴灌技术在日光温室中的应用[J].中国水利,2006(11):65.
  [4] 李庆萍,曹源.温室膜下节水灌溉技术[J].西北园艺(蔬菜),2004(4):21-22.

节水灌溉新技术及其在温室生产中的发展趋势(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