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叶菊低成本化栽培技术(2)

2012-11-01 22:17


  2.1.5种子采收。种子大约在受精后约40d左右陆续成熟,应随熟随采,及时干燥,通过淘洗去除瘪子,晾干后放在纸袋中,于干燥处保存。
  2.2播种时间的选择
  瓜叶菊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分期播种,根据不同的上市时间,选择不同的播种期,早至7月,晚至翌年1月。7月播种的12月上市,1月播种的6月上市,这2个时间段播种,必须采用降温或加温设备才能成功。10月播种,虽然温度适宜,出苗率也高,但要至翌年3~4月上市。因此前面几种播种期,不是成本高,就是上市价格低,经济效益相对较差,而选择立秋后至8月中旬播种,虽然气温尚高,但只需采取较为简单的降温措施即可满足其发芽、生长条件,同时上市时间在春节前后,价格较高,因此其经济效益最好。
  2.3播种
  2.3.1播种地点的选择。经济的播种期虽然在立秋后,但此时气温依然很高,尤其白天的气温还在30℃以上,因此降温措施是保证播种成功的必要手段。应选择四周通透、通风良好(最好临近水面)的设施,上覆遮荫网或草帘、顶面防雨,播种盆(箱)要架空,白天地上经常喷水,或地面做成简易水槽,以尽可能降低温度来满足发芽要求。
  2.3.2播种容器。可用秧盆或自制木箱,一般采用散播。
  2.3.3播种介质。一般以草炭2份+砻糠灰2份+园土6份为宜,并加入少量磷酸二氢钾。
  2.3.4播后浇水。可用喷雾器喷水,也可用容器放入水中渗水。喷雾不能直接加压于盆面,渗水不能过多,以盆面湿润为宜,以免影响种子匀度。
  2.4苗期管理
  2.4.1温度。小苗初期气温尚高,以降温为首要[4]。逐步进入秋季,晚间气温要能满足生长要求,但白天阳光下,设施内温度仍过高,需要加强通风等措施降温。
  2.4.2湿度。出苗前在秧盆、木箱上覆盖玻璃或搭制塑料薄膜小拱棚保湿。出苗后要逐渐开启塑料薄膜两端通风,逐步降低空气湿度和介质湿度,以利发根。小苗生长期要见干见湿,但不宜过干过湿。
  2.4.3光照。出苗前在玻璃或小拱棚上覆盖遮光网,以降低照度,出苗后要逐步移除遮光网,增加光照量,以满足光合作用所需,形成壮苗。但小苗前期,白天在大棚上仍需适当遮光。除此之外,在以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温度下降,光照相对不足,不需要再进行遮光处理。
  2.4.4间植。小苗长至2~3片真叶时即可进行第1次移植,目的是间苗、促根。可用削尖的竹筷轻夹小苗根部,连土带根移植其他木箱中,株行距以10cm×10cm为宜。土壤一般用砻糠灰3份+园土7份混合使用。
  2.4.5上盆定植。当小苗长至6~7片真叶时即可上盆定植,定植于直径15~18cm盆内。盆土同上,如用塑料盆,需增加1~2份珍珠岩,并在盆底垫1~2cm煤渣,以利于透水。盆宜垫高,盆间保持生长空间,以利于通风降湿、盆土干燥及管理,同时预防病虫害发生。
  2.5定植后管理
  定植一段时间后,逐步进入冬季。冬季管理,以保温为主[5]。在白天,设施内温度足而有余。在霜降来临前,晚上必须封闭设施。至最低气温2~4℃时,晚上必须采取一系列必要的防冻保暖措施。
  2.5.1晚间保温措施。在苏南地区,冬季一般最低气温在0℃左右,持续1~2个月,极端最低气温在-6~-5℃,每次持续2~3d,整个冬季有2~3次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另外,冬季阴天、雨天较多,甚至出现连阴雨天气,塑料薄膜其实保温功能不强,在白天有阳光照射下升温很快、很高,但在晚间散热也同样很快,因此还需加用保温材料。可以采用在设施内根据盆畦搭设小拱棚,上覆塑料薄膜,再于其上覆盖1~2层遮光网来保温,这样基本能保证瓜叶菊不受冻害。塑料薄膜、遮光网比较轻巧,易于夜盖日揭等操作。
  2.5.2白天通风降湿,控制昼夜温差。在晴好天气,完好封闭的薄膜可使气温达到25~30℃,同时湿度也过大,这样不利于植株生长,而利于病害的生长蔓延,且昼夜温差过大,将导致冻害大量发生。实践表明,白天温度过高,湿度过大,容易导致植株徒长,生长柔弱,抗寒性降低,晚上低温时反而易受冻。因此,在白天天气晴好时,必须尽早揭开小拱棚的遮盖物,并保证大棚通风,降低昼夜温差,降低湿度。即使是阴天,只要棚内在3~4℃即应通风降湿,以锻炼植株的抗寒性。

瓜叶菊低成本化栽培技术(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夏花生田间管理措施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