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2000 r/min离心OD值超过0.6的菌液2ml,弃掉上清,倒扣在滤纸上流尽残余的上清。
2)加250 μl溶液P1,充分振荡混匀至彻底悬浮。
3)加250 μl溶液P2,温和的上下翻转6~8次使菌体充分裂解。此时菌液变得清亮粘稠,所用时间不应超过5 min。
4)加350 μl溶液P3,温和的上下翻转6~8次,充分混匀,此时会出现白色絮状沉淀,4℃,12000 r/min离心10 min,收集离心后得到的上清。
5)将上一步所得的上清加入吸附柱CB3中(吸附柱放入收集管中),12000 r/min离心30 s,弃去收集管中的废液。
6)加500 μl去蛋白液PD,12000 r/min离心30 s,弃掉废液。
7)加700 μl漂洗液PW(已加入无水乙醇),12000 r/min离心30 s,弃掉废液。
8)加500 μl漂洗液PW,12000 r/min离心30 s,弃掉废液。
9)将吸附柱CB3放回收集管中,12000 r/min离心2 min,尽量除去漂洗液。
10)取出吸附柱CB3,放入一个干净的离心管中,在吸附膜的中间部位加100 μl洗脱缓冲液EB(洗脱缓冲液事先在65~70℃水浴预热),室温放置15 min,12000 r/min离心1 min。将1.5 ml离心管(DNA溶液)于-70℃保存。
取5 µl质粒DNA,10 g/L TBE琼脂糖凝胶80 V、40 mA电泳检测DNA。设立marker对照。待溴酚蓝迁移至理想位置后,终止电泳,在紫外灯下观察拍照。
3.2.2 E.coli BL21(DE3)pLysS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采用低温CaCl2制备感受态细胞的方法制备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pLysS感受态细胞。步骤如下:
1)从37℃培养16~20 h的平板上挑取一个单菌落(直径2~3 mm),转到一个含有50 ml LB液体培养基的250 ml锥形瓶中,37℃,220 r/min振摇培养3 ~4 h,至A600大约为0.6。
2)将细菌转移到一个高压灭菌、用冰预冷的50 ml聚丙烯管中,在冰上放置10 min,使培养物冷却至0℃。
3)4℃,4100 r/min离心10 min,以回收细胞。
4)倒出培养液,将管倒置1 min使最后的痕量培养液流尽。
5)用30 ml预冷的0.1 mol/L CaCl2-MgCl2溶液(80 mmol/L MgCl2 ,20 mmol/L CaCl2)重悬细胞沉淀。
6)4℃,4100 r/min离心10 min,以回收细胞。
7)倒出培养液,将管倒置1 min使最后的痕量培养液流尽。
8)用2 ml冰预冷的0.1 mol/L CaCl2溶液重悬细胞沉淀。
9)加入高压灭菌后的50%甘油,配成含甘油20%~25%的悬液,分装100 µl/支于eppendorf管中,-70℃冻存。
3.2.3 空质粒和重组质粒转化E.coli BL21(DE3)pLysS感受态细胞
1)制备含Amp(50 µg/m1)的15 g/L琼脂-LB固体培养基平板。
2)取冻存于-70℃的E.coli BL21(DE3)pLysS感受态细胞在流水下快速解冻(不可震动)。
3)将提取的空质粒和重组质粒各10 µl分别加入两支感受态细胞中,轻轻吹打混匀。
4)冰浴30 min后,置预热后的精密水浴锅42℃热休克90 s,立即移入冰水中放置2 min。
5)分别加入37℃预热后的LB液体培养基(不含抗生素)500 µl,37℃摇床150 r/min温和振摇60 min,使细胞复苏。
6)将离心管内容物混匀,分别吸取100 µl 已转化的感受态细胞加到两个含Amp(50 µg/m1)的15 g/L琼脂-LB固体培养基平板上,用无菌的弯头玻棒轻轻的将细胞均匀涂开。
7)将平板置于室温直至液体被吸收,倒置平板,37℃培养12~16 h。
3.2.4 从E.coli BL21(DE3)pLysS中提取质粒pET15b和pET-15b-fimA
从培养平板中挑选氨苄青霉素抗性菌落,分别接种入5 m1 LB培养基中(含Amp l00 μg/m1),37℃振荡培养16h,质粒小提试剂盒分别提取质粒DNA。步骤如3.2.1中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