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建珍 刘元福 谢小刚
摘要阐述了九寨沟县早实核桃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促进九寨沟县早实核桃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关键词早实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四川九寨沟
中图分类号F30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3-0155-01
核桃是我国重要干果之一,也是传统出口创汇果品,有很高的药用、营养和经济价值,是九寨沟县种植的主要干果,在农民经济收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2]。但过去九寨沟县核桃生产多采用实生繁殖苗,造成现存核桃品种混杂、种源退化、种间差异大、品质低劣、结果晚、产量低、经济效益差,严重制约了核桃产业的发展。通过运用现代先进栽培管理技术,改善核桃低质低产和效益差的现状,通过培育、引进优良品种,推广无性繁殖,走品种化、良种化、规模化栽培之路,以实现九寨沟县早实核桃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1发展现状
九寨沟县属高原干热河谷地区,海拔1 130~2 300m,年降雨量500mm,年蒸发量1 500mm,空气干燥,土壤湿度低,春季冷凉,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核桃的生长,是发展优质核桃的主要区域。全县目前共有核桃树183万株,面积逾2 000hm2。长期以来由于全县核桃均以晚实品种实生播种,种间性状差异大,种源退化,投产晚(一般挂果周期在10~15年),大小年现象严重。特别是退耕还林新栽的170万株实生幼苗,通过5年的培育生长,仍然是只长树不结果(5年树龄平均冠幅在1.5~2.0m)。因此,在保护当地优良单株的同时,引进优良品种尤为必要。2003年九寨沟县对早实核桃良种香玲、鲁光、新巨峰、阿扎343等具有嫁接后第2年开始结果第3年进入盛果期的人工杂交品种进行引种栽培试验,以解决生产中的品种退化问题。
2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核桃栽培地块相对分散,产业化程度低。二是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和种植技能培训,农户重栽轻管问题突出,良种化和商品意识不强。三是科技推广人员整体水平不高,现有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四是没有建立自己的良种采穗圃,距离国家良种采穗圃较远,运输困难,成本高,造成引种穗条的贮存管理较难,使成活难以保证。
3.1加大政府资金与科技投入力度
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确保晚实核桃低产低效林改造和科技支撑费用。以科技带动核桃产业的发展,建立健全科技培训机制,从观念上引导群众,广泛开展以科技、市场经济、特色理论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活动;同时坚持科技创新,培养新型技术人才,通过技术人员到乡、到村开展技术培训与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层次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把重点放在核桃标准化生产、新品种、新技术、生态农业等关键技术的引进和推广上,切实提高群众科学技术知识,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有知识、有头脑、敢于创新的新型农民队伍,使广大农民掌握核桃种植技术,改变核桃种植中的自生自灭、粗放管理的传统理念。与一大批农民企业家按市场需求提供绿色、有机农产品[3,4]。
3.2优化产业结构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客观要求。充分利用九寨沟县现有的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扩大核桃的栽植面积,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3.3加快科技创新
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一是对基层技术人员开展科技知识更新培训,建立一个从县、乡(镇)到村组、农户的技术推广网络,逐步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技术队伍。二是加大先进技术应用推广,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在抓好常规栽培技术推广的同时,要结合九寨沟县生态、气候、土壤及种植习惯,引进、吸收先进技术,开展技术攻关研讨活动,重点在于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等领域的科技创新[5-7],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