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试验区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2-11-01 22:18

  摘要随着毕节试验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用农产品品质要求更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毕节试验区无公害农产品发展迅速。为进一步促进无公害农产品健康有序的发展,特分析了毕节试验区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发展优势,提出了无公害农产品发展对策。
  关键词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现状;优势;对策;贵州毕节
  
  毕节试验区是典型的岩溶山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东经103°36′~106°43′,北纬26°21′~27°46′,正处在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倾斜地带,平均海拔1 400m,全区总面积26 844.5km2,大部分地方属北亚热带温凉湿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适中,年平均降水量848.6~1 394.4mm,境内山清水秀,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气候适宜。随着毕节试验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用农产品品质要求更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毕节试验区无公害农产品得到了快速发展。为进一步促进无公害农产品健康有序地发展,特分析了毕节试验区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的现状,提出无公害农产品发展对策。
  1毕节试验区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现状
  毕节试验区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在各级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努力下,取了突出的成效。截至2009年9月,全区已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57个,产地规模达37 107.1hm2;截至2009年7月全区已获无公害农产品产品认证30个。其中:种植业产品25个,年产量71 547t;养殖业产品5个,年产量10 960t。组建了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全区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超市、农贸市场等农产品主销区域进行农残检测,逐步探索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同时依托山区资源,充分利用毕节试验区特色农产品和优势农业,已初步创建无公害大米、辣椒、西红柿、竹荪、核桃、茶叶、马铃薯等基地近1 777hm2,重点开发了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扶持培育了一批种植大户、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奠定了一定基础。
  2存在的问题
  毕节试验区无公害农产品的快速发展,为全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农产品安全、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做出了贡献。但与先进地区比较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问题有以下方面:一是部分地方对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重视不够,工作力度不大,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进程缓慢;二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还不深入,广大农产品生产者、消费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农业投入品源头治理尚待加强,销售和使用禁用、限用农药现象时有发生,农残超标率在个别县(市、区)仍较高;四是农业标准化基层推广队伍和技术力量严重不足,无公害农产品数量和面积小,生产基地建设滞后,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程度不高;五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尚待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有待建立、健全;六是各级财政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缺乏财政支撑保障措施。因此,为进一步促进毕节试验区无公害农产品健康有序的发展,必须构建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的长效机制。
  3发展优势
  3.1优越的自然资源
  毕节试验区气候冷凉、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植被覆盖较好,加上境内工矿企业少,水质和空气质量很好。由于海拔高差大,形成了众多各具特色的农业生态系统,适宜无公害农产品种植,有利于无公害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

  3.2产地环境质量优势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地貌复杂、经济基础薄弱等多方因素,加之毕节试验区开发较晚、开发程度较低,决定了农业生产仍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现代化程度低,化学要素投入较少,农业发展落后,工业生产的环境污染较轻;加之植被较好,是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理想地区。
  3.3明显的区位优势
  东部和南部与贵州省遵义市、贵阳市、安顺市、六盘水市接壤,西部和北部与云南省、四川省毗邻。区内县级公路已实现柏油化,通乡公路已逐步推进,国家规划的多条高速公路在毕节交汇,交通便捷,对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带来了良好的商机。

毕节试验区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现状与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关于统计学普及教育的一些思考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