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肽的合成方法(4)

2012-11-01 22:26


从海洋生物海绵中提取分离得到的phakellistation2,具有抑制鼠P388淋巴细胞和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由于人工从海绵中提取这种环肽比较困难,Pettit等对这种化合物进行了全合成,以便深入研究其生物活性。其中关键的环合步骤分别采用TBTU,BOP-Cl,PyBrOP和TBTU/HOBt为缩合剂,经数日(4~14天),得到收率不等的产物。其中TBTU为缩合剂时收率最高,达到55%。这种人工合成的环肽虽然在化学结构上与天然肽结构一致,但二者的生物活性却差异甚大,合成的环肽对P388白血病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远远低于天然环肽,原因可能是二者的构象不同[67]。
  在对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SRIH)具有高效亲和能力的环六肽MK-678:Cyclo[Phe-(N-Me)Ala-Tyr-D-Trp-Lys-Val]的合成中HBTU充分发挥了其高效的特点[68-69]。另一种环六肽Cyclo[hCys-(N-Me)Phe -Tyr-D-Trp-Lys-Val]的合成也是应用HBTU为缩合剂,反应路线如下:


2.3 Bop法
  McMurray[70-72]等以Cyclo(Asp-Asn-Glu-Tyr-Ala-Ala-Arg-Gln-D-Phe-Pro)(Tyr I+1)为研究对象,以便确定Tyr I+1的哪些位置对蛋白酪氨酸激酶的亲和性是必不可少的,以及哪些氨基酸对活性贡献最大,以Bop/HOBt为复合缩合剂,在1mmol/L浓度下,合成了一系列Tyr I+1类似物,并经磷酸化和亲和力实验,发现6位,7位是芳香类氨基酸的Cyclo(Asp-Asn-Gln- Tyr-Ala- Phe-Phe-Gln-D-Phe-Pro)的活性最强[73]。
  以往具有RGD序列的多肽的研究多集中在抗血小板聚集方面,随着对这一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的深入研究,兴奋点逐渐转移到含RGD序列多肽抗粘附、抗血管增生和骨质疏松等方面,两种含RGD的Cyclo(RGDRGD)和Cyclo(RGD RGd)(d=D-Asp)以及线性肽RGDRGD选择性地与aVb3-玻璃体粘连蛋白结合,在骨再生实验中均显示出中等强度的活性,其中两个环肽的合成是以Bop/HOBt为复合缩合剂,6.2倍过量的DIEA存在下进行的,收率高达80%[74]。

3. 固相法合成环肽
  固相法能够有效地避免环合过程中二聚、多聚等副反应的发生。早在60年代,Fridkin等就应用高分子载体来合成环肽[75]。线性多肽的C端羧基与树脂形成酯键而将线性肽挂在树脂上,脱去N端保护基后,以三乙胺中和,室温12小时后得到60%~80%收率的环肽,具体过程如下: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通过氨基酸侧链与树脂连接合成环肽的策略在环肽合成中应用广泛[76]。对具有天冬氨酸或谷氨酸残基的线性多肽,可选择这两个酸性氨基酸残基的侧链羧基为C端,与PAC(烷氧基苄醇)或PAL(烷氧基苄胺)或其他类型树脂缩合,将线性多肽挂在树脂上。主链羧基用烯丙基保护。逐步接肽完成之后脱去N端和C端保护基,加入缩合剂得到连在树脂上的环合产物。最后用三氟醋酸:茴香硫醚:b-巯基乙醇:苯甲醚混合试剂从树脂上切下环肽,同时脱去其它侧链保护基。采用这种策略完成了Cyclo(Ala-Ala-Arg-D-Phe-Pro-Glu-asp-Asn-Tyr-glu)的合成,收率为71%[77]。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线性多肽前体中必需包含天冬氨酸或天冬酰氨,谷氨酸或谷氨酰胺[78-80]。

  对-硝基苯基甲酮肟聚合物最早被DeGrado和Kaiser作为固相载体用于多肽的固相合成[83]。肽基肟酯在酸性条件下稳定,但在氨解的条件下很不稳定。利用肟酯能够氨解的特点,Ospay等在合成环十肽Tyrocidine A(TA)[84]时应用此法在肟树脂上合成直链的十肽,N端经TFA脱去Boc基后用DIEA中和,使氨基游离,室温搅拌24小时后,得到侧链保护的环肽,脱去保护基,纯化,得到收率高达55%的TA。

4. 酶法合成环肽:
  在缓冲液中利用蛋白酶合成环肽也是正在发展的方法之一。Jackson[85]等报道了以线性多肽酯的衍生物为底物,通过酶催化成环的方法合成了几个包含12~25个氨基酸残基头尾相接的环肽,环化用的酶Subtiligase是枯草杆菌蛋白酶突变的产物,催化反应体系为pH=8的缓冲溶液。用HPLC检测,收率在30%~80%之间。环化效率与肽的序列和长度有关。利用Subtiligase合成环肽所需的线性肽的最小长度是12个氨基酸残基,低于此数将得到水解产物或线性肽二聚产物。可能是因为低于12个残基的肽底物形成的头尾相接的空间构象不能与酶的活性中心匹配。

环肽的合成方法(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葡萄皮花色苷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一)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