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民航系统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2021-05-13 22:09

周献琦① ZHOU Xian-qi;崔皓② CUI Hao;陈璐② CHEN Lu;徐澍② XU Shu

(①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1300;②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1300)

(①Aircraft Maintenance and Engineering Corporation,Beijing 101300,China;②Air China,Beijing 101300,China)

摘要:本文构建了ROSE模型,在此模型下,对于企业以及政府之间的功能联系、核心子体系在一个体系中与外围要素之间的功能要求以及核心系统和外围要素间的理论辩证关系都做了深入研究。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ROSE model. Based on this model, it deeply studies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between the factors of peripheral and the function relation and core sub system of enterprise and government in a system, and the theory between the factors of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and core system.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中国民航;安全管理;体系模型

Key words: CAAC;safety management;system model

中图分类号:V3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6-0166-03

1 绪论

民航在交通运输上风险小、公众的安全期望值高且系统性能强。民航始终如一的追求就是在保证民航安全的基础上能够使其不断提高,降低风险。在过去的10年间,我国的民航管理体系正在变得越来越科学、规范和系统,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了。现在全行业都把安全放在了第一位。但是现在的情况是,民航的安全问题过于复杂,而我国的民航管理及基础太薄弱,体系和机制都不够完善,由于行业的快速发展,民航的安全保障能力还跟不上,因此我国的航空安全水平和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1.1 理论基础 在我国民航的安全体系构建过程中,很重要的理论基础是耗散结构论以及协同学原理。比利时的物理学家Prigogine提出了耗散结构论,1977年,获得了诺贝尔奖。耗散结构论指出了,在一个开放的非平衡系统下,外界的影响就会使状态发生质变,最终,系统由无序变成有序。要想实现耗散结构,就要满足一下三个条件:第一,必须是开放的系统,并且可以进行物质之间嫡变;第二,原来的系统被打破平衡,出现新的状态;第三,系统中必须存在非平衡状态下的非线性的作用机制,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涨落,从而形成新的有序。德国的物理学家Haken提出了协同学原理。依据该原理,决定两个系统之间从无序向有序之间转化的是,系统中的子系统可以利用一些条件下,通过相互作用进而产生协同的相干效应。通过宏观效应产生时空结构,重新组成具有一定自组织功能的结构,呈现出新的有序性。协同学理论提出,由于不稳定性反而对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决定系统有序进行演化的则是几个少数的慢变量,一般它的自组织功能只是由很少一部分的序参量来决定的。以上两个理论都是科学的思想,他们不仅适合于自然系统,同时也适合于社会系统。耗散结构主要说的是,系统和外部的环境间的边缘效应,告诉人们,在研究任何系统时,都不能孤立进行,要结合系统本身和子系统的关系,整体研究互相作用。这些对于研究民航的安管工作都是相当有利的。

1.2 基本属性 民用航空实现了地面到空中的转变,其主要涉及的交通领域包括飞行、地面保障、机务等,多个领域相互配合协调组织工作。极易受到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从民航的系统作用来说,系统的正常运行受着安全管理体系的影响。航空器在飞行过程中一直保持低风险的状态是航空的安全保障。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的目的是保障航空的安全,这是一个具有系统化特点的管理过程。保障民航的安全是生产企业和政府部门一致追求的目标,这就要求他们要严格按照安全管理的原则,进行科学的管理、组织,指挥全体民航员工进行安全的生产活动。在对民航进行安全体系构建过程中,应该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针对系统的功能指向来进行指导。从以上提到的两个理论来看,民航的安全管理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使得系统和外界能够进行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实现各个子系统与系统的完整结合,使得相互作用和联系,达到有机统一。一般来说,为了使运行效果达到最佳效果,就要把握好系统的4个基本属性,包括层次性、目的性、对环境的适应性以及整体性。他们直接影响着系统的功能是否可以正常发挥和设定。具体表述这4种属性,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说:①目的性使得在对民航进行建设时目标十分明确,主要是对于加强对民航安全的管理,使得安全水平得到提高,进一步为民航强国提供保障。在民航的安全管理建设中,各个子系统、各个环节、要素都要围绕这一目的展开工作。②整体性是由民航的行业系统性决定的。这就要求各个系统的子系统在进行运行工作时,一定要做到部分服从整体的特点。③拥有清晰层次性的政府和企业关系。我国民航的建设应该注重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的建设。而片面的层次性必然给国家的安全管理的整体性带来不利影响,如果只是单纯的强调政府层面上的管理层次,那么就很难实现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目标。④系统的整体性以及层次性直接影响环境的适应性。民航的管理系统和外界的环境、子系统和系统的整体以及外界的环境间,要保证拥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系统的各个不同层次间、系统的内外环境间都具有适应性,往往系统的整体功能与适应性之间时成正比例关系的,并最终实现系统的目的性。

2 结构模型

民航的系统功能的实现是由民航合理的体系结构决定的。在对我国的民航进行建设时,一定要严格遵守系统的功能要求,再结合耗散的结构论以及协同学原理来进行指导,对于先进国家的有用经验要善于借鉴,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强建设,对规章标准和监督检查要强化建设,使得民航的管理工作真正实现事前管理、系统管理、闭环管理以及全局管理模式。

对我国的民航进行安全管理的建设,主要包含政府以及企业这两个方面的工作,重点强调两者之间进行信息的协同和交换。在此方面要加强政府的作用,加强立法、加强管理和监督,切实发挥自身职能,保证航空安全。其次,企业应加强对安全的主动管理机制,在整个行业中,建立一套完善机制,使得企业能够进行自我监督、审查、纠正和完善。使得由于民航的规模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细信息的跟踪以及处理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可以对整个民航的安全管理系统的脉络准确把握。

从对民航的实际情况和系统功能的要求出发,我国的民航建设应该把重点放在对体系组织的建设、法规标准的建设以及对法规的监督检查这三个子系统核心上。这3个核心要素相互作用,一起为民航的安全服务,这就构成了我国民航依法管理的行业安全的基本内容。除了核心部分,组成安全管理体系的外围部分主要有教育的培训、科技的创新、安全文化和经济的运行。这些外围要素和子系统间能够进行信息以及能量的交换,这直接影响我国的民航安全的管理体系的功能实现程度。

国内民航系统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云南金沙磷矿地下开采对地表公路安全性的影响分析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