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专门用途英语教学(ESP)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2)

2012-08-27 23:34


  为了对ESP英语课程的开设和教学进行准确的定位,我们对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某2009级非英语专业本科班3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75.23%的学生希望通过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和熟练运用英语、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68.26%?的同学认为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后应开设ESP课程。从学生的需求来看,在通过四级考试的基础上,为学生开设ESP课程,既为他们以后成为应用型人才,也为他们毕业后能应用英语从事专业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三、教学策略 
  1、开设大学ESP教学的时间 
  尽管高中英语教学水平大幅提高,但普通院校学生的入学英语水平不能与重点院校相提并论。这类院校目前不可能学生一进校就大规模开展ESP教学。但随着学生入学英语水平的逐渐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肯定是“较高要求”而非目前的“一般要求”。因此,比较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将ESP教学放在第四学期进行。假如允许学生在进校后的第一学期参加四级考试,第二学期参加六级考试,那么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就可以开设大学ESP课程。 
  2、课程设置 
  根据不同类型大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社会需求,结合专业与语言两方面来分级别、分层次进行课程设置。基础好的学生若通过英语水平考试或四、六级考试可送学分,并且只要一个或两个学期学习基础英语课程,剩余学分可通过选修课程获得。积极开设一些适用面较广、带有共性的选修课程,如中高级口语、时事英语、应用文写作等,作为过渡性课程为专业英语课程做好准备。 
  3、改变教学模式 
  ESP课程不是要将学生培养成一个新领域的专家,而是要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有机会了解不同专业或职业背景下如何能运用其掌握的语言技能最有效地传递信息,完成沟通和交流。尽管ESP教学要尽可能突出语言应用实践,但以语言课形式出现的ESP教学很难做到与专业场景的完全吻合或高度相仿,此时有必要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保证教学目的的贯彻和教学内容的实施。计算机网络为专业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渠道和空间。借助计算机网络,学生可以将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联系起来,教、学与用做到连接不间断,这样也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网络为教学内容提供了动态的资源,它的时时更新和内容的丰富与全面是课本教学所无法相比的。 
  任务型教学在ESP课程中的应用会给学生创造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一个好的任务可以启动学习者自然真实的语言互动,注重话题引入、交流互动、案例分析等环节,课内开展专题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组织相关实践,创设真实语境和设计真实任务,增强学生对专门用途语言的语域、语体、专业知识、语言技能的感知和内化。学生能充分利用教材,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和表达自己的思想,积极思考,学会与人沟通,与同伴能合作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结语 
  ESP作为一种高级的专业语言教学,其目标是要将语言和文化教育融入到本专业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水平的培训之中,使ESP成为高级专业人才整体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为此,我们必须及时了解、掌握相关领域国际教育动态,借鉴有益经验,将文化能力的教育内容纳入ESP课程体系之中。只有严格按照国际教育标准,才有可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HallidayM A K,Mc Intosh A and Strevens P.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 : Longman,1964. 
  [2] 杨惠中.国外科技英语教学和研究动态[J].外国语,1978(3) : 48-51. 

浅谈大学专门用途英语教学(ESP)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会话原则下的文化因素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