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语习语看英美文化(2)
2012-08-27 23:34
三、英语习语体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生活在不同自然环境中的人会形成不同的文化, 每种文化因其地域、气候环境的特点而具有不同的特征, 习语恰恰包含了独特的文化基因。
英国是一个岛国, 为了生存, 人们不得不时常与恶劣的海洋气候相抗争。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 英语中形成了许多与海洋有关的习语。如: a drop in the ocean "沧海一粟"; plain sailing "一帆风顺";all at sea" 不知所措";between the devil and deep sea "进退两难";While it is fine weather mend your sail "未雨绸缪"。
历史上英国的航海业一度称霸世界, 四面环海的天然优势成就了十分发达的捕鱼业, 因而, 大量与fish 有关的习语相继产生。如: big fish (大亨), dull fish(枯燥无味的人), make fish of one and flesh of another喻"厚此薄彼, 偏爱一方"。 四、打上宗教文化烙记的英语习语
从严格意义上讲,宗教代表的是一种伦理观念,而伦理观念是维系一个社会生存的重要基础, 因而也是特定文化的核心部分。基督教是广泛流传于西方的一种宗教, 英语作为基督教民族的重要语言, 将其基本教义、信仰和伦理观念传播于西方社会每一角落, 囊括社会生活各方面和上层建筑的许多领域。
现代英语中大量习语, 源于宗教活动、仪式和《圣经》故事。可以说,任何一本英文著述中,如果不包含直接源于《圣经》的词句,几乎不可能。几百年来,《圣经》已然成为英美每一个家庭必备的读物。随着基督教义的传播,《圣经》中的许多句子和短语被人们广为传颂,久而久之就成了习语。如: Drop in the bucket/ocean沧海一粟。语出《圣经·旧约·以赛亚书》第40章第15节:"看哪,万民都像水桶的一滴,又如天平上的微尘??"(Even the nations are like a drop from the bucket)其喻义为"沧海一粟"。
五、英语习语折射出丰富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
经过漫长时间的磨砺, 流传下来的习语不仅凝聚了人类共同的生活感受, 还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文化特色。习语因受本民族文化的影响,不可避免地折射出特有的思维定势和语言习惯。
西方文明强调天人对立、侧重向外探寻以及强烈的战胜欲和征服欲, 由此形成了英美人重开创、求进取、善于抓住机会、大胆冒险的人生观。故英语习语中有"Knowledge is power"( 知识就是力量) 。西方文化精神也推动了英美人对权力的崇拜和对外在物质经济的追求, 最常见的词如"Individualism"( 个人主义) 、"materialism"( 唯物主义) 、"Pragmatism"( 实用主义) 以及俗语"Bread is the staff of life."( 面包为生命支柱。) 等, 形成了英美人追求物质利益的功利主义价值和个人主义为中心的人生信条, 因此又有"Money talks"、"All is fair in love and war"等习语。
六、结束语
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不仅仅只是书本上的语音和语法规则, 还应包括对这种语言赖以生存的文化背景及社会风俗习惯等知识的获取。习语作为语言的精华, 它从各方面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等, 可以说, 习语的民族色彩最为鲜明。另外, 习语的真实含义往往并非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组合。因此, 如果不清楚习语的文化背景,或单从字面上进行解释、翻译, 难免误入歧途。我们学习习语绝不仅仅是为了掌握它的"认知意义或词典意义", 而要了解语言词汇特定的文化内涵, 也只有做到对词汇文化内涵及文化差异的深刻理解, 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习语。
参考文献:
[1]陈文伯: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
[2]蒋磊: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溯源[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
[3]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胡文仲, 主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从英语习语看英美文化(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