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交际策略的教授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3)

2012-08-27 23:36


        2.教师要介绍与解释不同表达习惯的差异,使学生经常得到英语文化的熏陶。例如:“龙”(Dragon)这个词在汉语文化中,有着神圣的象征意义,而在英语文化中,它则表示一种邪恶的怪兽。英国人和中国人对西风和东风的感受完全相反。在中国人看来“full moon”能给人带来好的心情,好的感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It is raining dogs and cats”是“雨下得很猛”的意思,如果不懂英美人的表达习惯是很难理解其含义的。因此,经常感受英美人的表达习惯,敏锐地把握其含义,有益于成功地达到交际目的。
        3.要帮助学生推敲并理解出现在语篇结构中的非语言行为的含义和文化特征。如下文:Mama pursed her lips,“We do not”,she reminded us gently,“want to have to go to the park”.We all shook our heads.在这里的上下文语境中,“shook our heads”必须被译成“点点头”而不是“摇摇头”,因为孩子们是同意母亲的意见——不去公园。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补充一些相关场景的真人录像、录音、英文原版影视等材料,进行观察、对比英汉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差别,使他们对用英语在类似场景中进行跨文化交际有更为感性的认志,提高跨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英汉文化的比较能力,激发他们的交际欲望,培养他们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策略。

非语言交际策略的教授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提高交警警务英语应用能力的研究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