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语与负语用迁移(2)
2012-08-27 23:40
胡文仲在《英美文化辞典中》说:“体态语指的是传递交际信息的表情和动作。”总而言之,体态语是通过人体各部分发出的动作来传情达意的,如眼神、手势、表情、神态、姿势等等传达丰富而微妙的情感信息和文化信息。 。从广义上讲,体态语包括姿态动作、手势,面部表情、身体距离、嗓子的音质、谈话人选择衣着打扮的方法所传递的信息、说话人判断接话的时机的方法等。(孙瑞梅1998)Ekman和Friesen把交际中的身体动作分为符号势、图解势、调节势、心情展开势和适应势五大类。(Ekman & Friesen,W.V.1984)也有学者把它分为面部表情、目光语、姿态动作、身体距离、手势等几个方面。体态语可分为先天习得和后天习得两类,也可以分为动态体态语和静态体态语。动态体态语指我们提到的脸部表情、目光交流、身体距离、姿态动作,手势等。静态体态语,包括身体的静态、穿着打扮、装饰,以及某人的在抽烟或使用香水等上的爱好等等。
2 体态语的交际功能及语用特征
体态语按整体的交际功能可分为:表情功能、认识功能、指示功能、模仿功能、礼仪功能、替代功能、表露或掩饰功能、暗示功能。(胡德清,2002)体态语在交际中有五种基本功能:重复、补充、替代言语行为、调节和否认交际事件的真实性。按其具体表现可分为替代功能、补充功能、强调重复功能、调节功能、否定功能。 (李玲,2006)
从话语意义的研究角度看,体态语的语用特征主要有五个方面:象征性动作、情绪表露动作、说明性动作、调节性动作和适应性动作。适应性动作又分为自我适应动作、变换式适应动作和客体适应动作。 (Ekman & Friesen,W.V.1984)象征性动作常常代替言语行为,并且有很明显的文化特性。例如,表示自杀的动作,在日本是用手模仿匕首刺向腹部的动作,在美国是用手握着手枪对准太阳穴。情绪表露动作主要是通过面部表情表露感情或情绪。调节性动作用在面对面交谈中维持或调节谈话,可以暗示讲话人继续讲下去,再重复一次等。适应性动作主要指交际中主体的反应方式等。
3 体态语的差异性
体态语的差异性是指动作姿态的不同而表意不同,也指相同的体态语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示的意思不同。。从会话含意方面讲,体态语的特性主要有:社会性、民族性和模糊性。(程千山,2002)体态语和有声语言一样,也是文化的载体,在跨文化交际中会因文化差异而引起误解。文化不同,其表示的含义也不同。许多体态语都是某一文化所特有的,它因国家、民族甚至地区的不同而不同,人们用体态语进行交际的方式和含义也相差很远。:当然,体态语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是,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造成交际障碍的差异性,对体态语差异性的理解错误,将直接导致信息传递的失败。
二 负语用迁移
“迁移”原指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面:将一种问题情景中的知识或技能转移到另一种情景中去的载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用某种语言进行交际,常常会理所当然地以本民族的文化准则和社会规约作为解释和评价别人行为的标准。这就是学者们所说的语用迁移现象”(冯少芬,2000)。“语用迁移指的是外语使用者在使用目的语时受母语和母语文化的影响而套用母语的语用规则的现象。”(何兆熊,2002:265)
根据对交际的作用。语用迁移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指外语学习者在用目的语进行交际时套用母语规则获得成功,而负迁移则相反。语用迁移也可按照语用学研究的两个侧面分为语用语言迁移和社会语用迁移。话用语言迁移主要是指外语学习者在使用目的语时套用母语的语言形式。社会语用迁移指的主要是外语学习者在使用目的语时套用母语文化中的语用规则以及语用参数的判断。
根据迁移对获得新语用知识和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影响,语用迁移通常分为:正语用迁移,即已有的语用知识对新语用知识的获得和跨文化交际的进行起促进作用的影响;负语用迁移,即已有的语用知识对新语用知识的获得和跨文化交际的进行起干扰作用的影响。
体态语与负语用迁移(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