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资源的整合开发与利用(2)
2012-08-28 22:06
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发挥点拨与导向的作用,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精心挑选影片,合理安排时间和频率。
首先,选材很重要。教师一定要先了解影片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有教育意义、内容健康、语言规范的电影。最好做到以下三点: 以教材为中心,有一定的针对性,能适时地进行德育渗透。以学生为中心,使影片能符合学生的胃口。学生对于影片的兴趣直接影响学生对于学习的效果。
以语言文化为中心,影片的语言及台词尽量的生活化、实用化、标准化。
其次,要精心剪裁影片,合理安排时间和频率。观看外国原版电影毕竟是一种非主流的课堂教学形式,适合于在正常教学过程中穿插进行。若次数太频繁,有可能会影响正常的教学。
2.设计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效果。
观看一部原版电影,学生了解了英语国家的文化风俗,并在观看过程中练习了听力。但就英语原版电影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而言,并不止于此。看完电影之后,趁学生还沉浸在故事情节中时,趁热打铁,设计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使学生认识自我,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增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我认为电影教学也应遵循任务型教学的几个环节:
Pre-task(了解电影)
英文影片对于初中生来说,语言是一个大难题。克服语言障碍就是重中之重。事先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些电影的脚本,脚本最好选择电影中引人入胜的场景,让学生事先去学习脚本中的内容,必要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解释一些生僻的单词或习语。同时,了解电影的文化背景、电影的风格和电影的主题也是很有必要的。
While-task(欣赏电影)
看电影学英语千万不能仅当成娱乐享受,而是在娱乐中享受英语乐趣,融入情节去了解外国的文化背景,学习地道口语。在这种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对英语发音、语调的认识。第一遍看可以看字幕,了解情节故事,第二遍不要看字幕,根据场境去猜,能听懂多少就多少,反复看,反复猜,反复模仿。做到语言、文化双丰收。
Post-task(实践活动)
利用英文电影教学关键的一环就是具体教学活动的设计。否则将达不到教学的目的,使教学成为形式。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根据影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为:让学生复述电影的故事情节,对影片进行评论;就中西不同交际的文化的不同理解发表见解;让学生自己当导演,给同一影片配上不同的结尾;让学生交流影片中印象最深的一幕,模仿表演经典的场面;给学生分发台词复印件让学生跟着影片对口型,进行影视原文配音等。这样学生不仅可以迅速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而且可以充分发挥语言情景的优势,将语言的运用提高到情感交流的层次上,从而使语言学习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四、结语
综上所述,把电影这一媒介引入英语学习不仅能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能使学生对于英语语言和文化的感知力增强。从另一层面上给学生学习生活增色添彩。也顺应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方向。
浅谈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资源的整合开发与利用(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