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Searle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探析(2)
2012-08-28 22:14
2)适从向 适从向指言外之的带来的后果,指言语和客观世界之间的联系。有的言外行为使说话人与客观现实相符(如:陈述的适从向使从话语到客观现实);有的则相反,是客观现实与说话人所说的话相符(如:请求的适从向是从客观现实到话语)。
3)说话人所表达的心理状态 Searle认为,说话人在完成一个有命题内容的言外行为中,总要表达某种心理状态或心理活动。例如,当某人陈述、解释、断定某个命题时,他表达了对该命题的信念;当某人允诺、发誓、保证做某件事情时,他表达了做这件事情的意图;当某人命令、请求、要求别人做某事时,他表达了要做该事情的愿望。
从上述的三个方面为主要依据,Searle将言外行为分成5类:1)阐述类;2)指令类;3)承诺类;4)表达类;5)宣告类。
4 Sead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西方哲学的贡献
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西方的贡献主要有三点:首先,从言语行为角度研究语言现象,打破了传统上对语言的静态研究(梁骏,2000)。其次,Searle对言外行为分类标准的研究是对现代语言哲学的一大贡献。再次,对言语行为的研究促进了语言哲学的发展。
Searle把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系统化、严密化,并且把它放在更大的哲学背景下加以论述,强调言外行为的研究,强调说话人的意识活动和心理状态对言语行为的影响与作用,因此使Searle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语言分析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学说不仅对西方语言哲学有一定的贡献,而且也为我们全面理解语言的现象和本质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关于Searle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探析(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