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教学探析(2)
2012-08-28 22:17
文化背景知识是阅读理解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教学实践已证明,学生所了解或熟知的文章,在做阅读理解时就轻松的多,这是由于他们能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结合起来,产生联想、迁移、猜想和推断,所以阅读理解效果较好。而对那些描写异国风情的文章,学生阅读的效果却不理想,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相关背景知识,不理解文章所表述的内容。可见,给学生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很有必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文化背景知识进行必要的解释,既可根据教材内容要做一些背景知识介绍,如伟人的生平、西方人的风俗习惯、英美概况和一些科普知识。当然,也可在阅读前教师先介绍文章的相关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减少阅读理解的难度。或在讲解阅读练习时,通过分析学生习题中出现的错误,及时补充背景知识。而且还应同母语的文化进行适当的比较,以便使学生了解两种文化教育的差异,从而掌握正确运用英语的方法。例如:在回答别人的称赞时,中国人往往过于谦虚。当人家称赞说:“你的外语说的很好。”中国人往往回答:“哪里,哪里,说得不好。”或者说“不敢当,还差的很远?”而英美人则会用“thank you”或“thank you for saying so”等来回答,如果按中文的方式来回答,对方就会感到你认为他刚才说了假话,是虚伪的奉承。而中国人之间谈话若用英美方式来回答就会让人感到不谦虚。在中国文化看来,谦虚是一种美德;而在英美文化看来,这是自卑和无能的表现。此外,还可要求学生加强课外阅读,了解名人轶事、西方文化、科普知识和最新的科技成果,在课上或课外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4.培养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与解题准确率
有效的阅读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阅读技巧包括:快速寻找文章的主旨句,把握文章的大意;根据文章的段落,理清作者的文章布局;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和代词的指代;通过分析文章的用词,推断作者的态度。文章的主旨句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端或文章的结尾,集中精力把主旨句找出来。文章的第一段通常为主旨段落,最后一段通常为总结段落,其他的段落都是说明主旨句的。了解文章的段落结构,对提高学生回答细节问题的速度大有帮助。细节问题一般是按文章的顺序逐步提出的,学生掌握了这一技巧,可以迅速、准确地找出问题的答案。
同样,科学的阅读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阅读理解和阅读速度是阅读效率的两大因素。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一方面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快速阅读训练。因为,快速阅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对培养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起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全面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和技巧,教会学生在阅读时如何运用略读和精读两种阅读方法获取信息的能力,鼓励学生利用预测、联想、类推和运用语言规则猜出文章的意思,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当然,阅读也可以采取随机应变的方法来确定阅读训练的内容,要求学生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不能查字典和其他工具书,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练习。学生读完文章做完练习后,由教师宣布答案,同学换评卷并报告分数,教师作好登记,随时掌握学生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两方面的进展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就及时加以解决,然后,教师对文章中的一些语言难点,语法结构和文化背景知识加以点拨和启发,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便提高阅读速度和解题正确率。
总之,阅读是一个人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和其他专业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根据已有的语言材料、文化知识和逻辑推断进行推测和理解的过程。教师只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克服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鼓励学生正确运用阅读方法和技巧,不断加大阅读量,扩大英语词汇量,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才能真正提高阅读水平。
英语阅读教学探析(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