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跨文化意识 大学英语教学 障碍
论文摘要: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本身的教授,更应包括这种语言背后所承载的文化的传播,因此,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对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大学英语教学应注重分析跨文化交际中的各种障碍,探索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有效途径。
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使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能够进行交流。语言与文化是密切关联的,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本身的教授,更应包括这种语言背后所承载的文化的传播。学习英语这种语言,一定会涉及这一语言所反映的文化。学了几句英语,不分场合随便乱说,这是十分危险的。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对这个方面重视不足。许多课文的对话大致都是“中文的思想+英文的形式”,却忽略了讲话是否得体这一重要方面。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从文学、艺术到伦理、哲学,从政治、法律到经济、道德,从宗教、习俗到衣食住行,以及性别、职业、阶层等个人角色,无所不包。而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属于文化范畴,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西方语言学家们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注意到了文化与语言的不可分割性。美国语言学家Sapir(1921)曾说:“语言有一个环境,语言是学习文化最丰富的源泉。”董亚芬(1997)指出:“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是该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在语言材料中,篇章、句子甚至每个词无不包含着本民族的文化信息。”因此,学习语言必然涉及到文化对比研究,更涉及到跨文化交际相关课程的学习,在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必须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跨文化意识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一)什么是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意识就是指参与交流者认识到跨文化交际是跨越语言文字、跨越文化的信息交流,要求其对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有整体认识以及对相关的知识有相应储备。
跨文化意识有四个层次。在第一层次只是注意到一些表面的文化特征。例如.注意到日本人常常用鞠躬表达对客人的敬意;第二层次是对于对方文化与自己文化的显著差异,特别是对某些有意义的文化特征有所察觉,这时文化冲突往往会发生;在第三层次,对于与自己文化有着显著差异的文化特征在理论上或是理性上能够理解;第四层次是最难达到的目标,在这个阶段可以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真正理解对方的所作所为,这往往是通过长期的生活体验才能获得的。
(二)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西方外语界流传着一句话:“一旦学了一门外语,你就不再是以往的自己了。”这句话揭示了学习外语和学习外国文化之间不可避免的联系:一个操双语者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双重文化者。
从英语教学的角度看,跨文化意识即指对英语国家历史、地理、政治概况以及风土人情等知识的了解。传统意义上的英语教学往往只是注重对语篇本身等的复述和理解。但是,实际上,语篇本身并不具备任何意义。语篇理解是学习者将语篇本身的内容与自己已经具备的文化背景知识结合的结果。所以,事先了解相关背景知识,积累英语国家风土人情等基本知识,把握国际动态及新闻是非常重要的,否则英语学习就成无源之水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培养跨文化意识对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障碍
(一)文化差异
浅谈跨文化意识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2012-08-28 22:19
浅谈跨文化意识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