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情打造有效英语课堂(2)

2012-08-28 22:30

        2. 培养发散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位好的教师在乎的不是教给了学生什么,而是教会了学生什么。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思维。如:在教过去进行时,出示一张图画,是有关一位学生在学习,而旁边他的妈妈在做饭的画面。在出示图画时,我们可以先把妈妈做饭这一画面遮住一半,然后问:“What was the boy’s mother doing when he was studying?”这时同学们就会进行guess,并积极发言,从而给他们提供了发散思维的机会。
        三、采取形式多样的新课导入
        一堂成功的英语课离不开精彩的新课导入,正如一句谚语所说:“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of success.”成功而活泼的导入能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激活思维,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那么,如何导入新课呢?
        1. 文化背景介绍
        人们学习一个国家的语言,目的是想要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风俗,然后与之进行交流,所以学习新课时,导入背景文化特别重要。例如,当学到有关结婚场景的时候,教师就应该搜集西方婚俗和东方婚俗方面的材料,在课堂上介绍给学生们。让他们了解“something old, something new, something blue, something borrowed”都代表什么含义。这样介绍文化背景会令学生们耳目一新,激发他们的兴趣。
        2. 导入问题
        教师在介绍新课前可以抛出几个与新课相关的问题。教师给的问题也要有技巧,一般来说,如果课文是一篇故事,提的问题应包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大意;提问的方式应使用“when,where, who, how”。教师提问完之后应给出正确答案,以便学生能够更清晰地了解新课的脉络。
        3. 学生演讲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新课的基础上写一篇读后感,使学生自觉地把演讲内容和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把作者所感和学生所感结合起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和写作能力,又充分调动了他们钻研教材的积极性,更能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情感。
        教育专家叶澜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能力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因此,我深深地感受到,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十分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和自己的感情投入,想尽各种办法,运用多种手段,创设各种行之有效的活动,而且要提高活动的效益,使英语课堂不但有“气氛”,而且更有“效果”,使学生不但积极“动”起来,而且在“动”中有更多收获。让学生在充满激情,主动投入学习过程中实现语言习得,提高交际能力,使学习成为一种快乐的旅程,英语学习则成为旅程中最难忘的风景。

用真情打造有效英语课堂(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中学英语教学中的美育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