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洞》:还原卡夫卡的心灵图景(2)

2012-08-28 22:31


  
  二、还原卡夫卡的绝对的孤寂世界的图景
  
  在《地洞》中,“地洞”既是一个宏大的建筑工程,同时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它又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封闭的孤寂世界。首先从地洞的洞口设计上来看,它“从外面只能看到一个大洞口,但实际上它不通向任何地方,进去几步就会碰上坚硬的自然岩石”。而“离此洞口约一千步远的地方才是地洞的真正入口,由一层可以揭起的地衣遮蔽着,这世上无论什么能有多安全,它就有多安全”。地洞的入口是十分安全和隐蔽的,它最大限度地阻隔和掌握了洞内世界和外在世界的联系,使洞内世界完全成了一个独立和封闭的世界。其次从地洞的内在结构组成来看,地洞规模宏大,有一个大的城郭储藏室,有50多个迷宫般的“四面八方都有安全保障的”通道。储藏室里储藏着丰富的食物,无数的通道“完全依照主窝的需要或升或降,或直或弯,或宽或窄,它们一律空空荡荡,寂静无声”。地洞“是安全的,是封闭起来的”。地洞简直就是一个结实的隐蔽的地下堡垒,是一个独立而封闭的王国。最后,从地洞和周围世界的关系上来看,地洞拒绝和外界的一切联系,地洞具有排他性。如地洞的洞口是掩盖着,并有种种防御措施的,洞口的安全措施切断了地洞和地上世界的联系;同时,地洞的洞壁和周围的土层也是隔开的,当年建造地洞的计划之一就是“将堡垒与周围的土隔开,也就是说,给它的洞壁只留下相当于我(小说中的小动物)身高的厚度,然后在堡垒的上下左右前后,除留下一个可惜不能与土分离的小基座外,造一个与堡垒的洞壁那么大的空穴”,这样,空穴又切断了地洞与地下世界的联系,地洞也就成了一个从空间上说绝对孤寂的世界。那么,小说中的小动物为什么要建造这样一个孤寂的世界呢?从逻辑上看,造地洞是为了安全的需要,是为了防御天敌。但是,地洞从一开始就有着种种缺陷,地洞总是让小动物感到惶恐和不安,地洞又似乎总是不安全的。然而,即便是这样,小动物也还是离不开地洞和对地洞的不断修改与完善,对于小动物来说,地洞似乎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从小说中可以看出,小动物是一个有着伟大抱负和理想的完美主义者,它的毕生愿望就是修一个完美无瑕的地洞。于是,在理想的鼓动下,小动物精心地建造了一个地洞。但这个地洞却又是不完美的,地洞的缺点随处可见。为此,小动物感到十分恐惧不安。为了让地洞更加安全和完美,小动物不断修改地洞,企盼地洞变得更加完善,然而地洞的每次修改却并不完善,于是,对地洞的一次次修改和企盼就成了小动物生活的全部内容,小动物的生活已经和地洞完全融为一体,地洞也已经成了小动物生活的原动力。地洞让小动物充满着生活的激情和生命的活力,地洞才是小动物生命存在的意义。所以,对于小动物来说,地洞不仅仅是一个栖身之处,而更是一个精神家园,地洞的存在满足了小动物精神上的渴望和需要。那么,一个小动物怎么会有精神需要呢?从小说中它的理智思索和精确判断可以看出,小动物的所思所想非常明显地带有作者本人生活积累下的那种理性思维习惯,小动物的精神面貌就是作者本人精神气质的具体表现。作者卡夫卡是一个艺术的殉难者,他毕生都把文学创作当作他生活的唯一目的和巨大幸福。为了创作,任何诱惑他都能抵制,任何损失和牺牲他也在所不惜。于是友谊、爱情、婚姻、天伦之乐……生活上世俗所要求的一切,他都置之度外,把自己关闭在孤寂的世界里。卡夫卡把写作当作维护他的精神生命的需要,对于他,孤独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他说“自从我能记事以来,一种维护我精神生命的深刻焦虑,便使我对其他一切事情都冷漠淡泊”。因为“越处于孤寂的环境之中,我越觉得满足”。卡夫卡要求孤寂到什么程度以及为什么需要这样的孤寂,他在他的日记中写道:“凡是与文学无关的一切都使我痛恨;与人谈话(哪怕是有关文学的谈话)都使我无聊,会客使我无聊,我的亲戚们的痛苦和欢乐使我极端无聊。谈话夺走了我所思考的一切:重要性、严肃性、真理。”从此可以看出,卡夫卡所要求的孤寂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所以说,卡夫卡对孤寂的这种需要和追求是和《地洞》中的小动物对地洞式的生活的执著非常一致的,小动物是作者的化身,小动物的心理世界是作者心灵世界的形象化的展示。

《地洞》:还原卡夫卡的心灵图景(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On Characters in“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An Interpr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