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际语用学视角下看高职英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培养(2)
2012-08-28 22:32
B: Hello, could I speak to John?
A: There is no John here.
B: Oh, maybe I dial the wrong number. Sorry.
A: You’re welcome. Good bye.
这是老师安排学生每人两组进行的一小段英语对话,情景是拨错电话。从例1我们可以看出B 的第二次回答带有很明显的中文色彩:“这里没有这个人。”语际语用学也要遵循礼貌原则。礼貌原则是关于单语会话的一种理论,可是在跨文化交际中,礼貌原则却常有“短路”现象发生。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在这段对话里学生在遵守礼貌原则时出现的“失误”现象。在电话英语中打电话的人B在接电话人A 接电话后应该自报家门,即This is Willy speaking.而后才开始找目标人物John接电话,即 Could I speak to John? 此时在发现来电人B可能拨错电话后,A应该很委婉有礼貌地提醒对方有可能打错电话, I’m afraid you dialed a wrong number.而不是直截了当地像中文那样说出“这里没有这个人。”在对方发现打错电话而道歉之后A的回答也是不妥的,这个学生显然对于感谢 “Thank you.”和道歉 “Sorry”的回答仍然处于混乱的状态。所以对这段对话可以做出这样的改变:
A:Hello, Wing speaking.
B: Hello, this is Willy. Could I speak to John?
A: I beg your pardon? John? I’m afraid you have the wrong number.
B: Oh, I’m going to dial 423-6681.Isn’t it right?
B:No.It isn’t.It’s 423-6631.
A:I’m sorry to have bothered you.
B:It’s ok.
礼貌是各社会群体共有的普遍现象,但对礼貌的认识却因文化不同而不同。英国人的礼貌讲究绅士风度,穿着不整会被视为失礼行为。中国人讲究“客气”,不客气的直接接收他人的馈赠、邀请或恭维则被看成是没礼貌的表现。在礼貌准则的应用上,中国人讲究“卑己尊人”的“谦虚”准则,而西方人重视“平等取向”的“得体原则”。将母语的礼貌策略迁移到目的语文化中,势必会造成语用失误,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请看在宴会上的对话。
例2:
A:Nice to meet you.
B:Me too.
A:You look so beautiful tonight.
B:No, you are flattering me. You look more elegant.
…
这样的对话显然很有中式英语的味道。面对他人的褒奖中国人表现得都很谦逊。但是这样的回答却违背了英语的礼貌原则。语言学习者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必然受到母语和母语文化的影响。我国的英语学习者受到母语谦逊的影响,于是做出了自贬的答复,而以英语为母语的回复则是对别人对自己的赞扬表示感谢。得体的回答应该是”thank you.”而不是“No, you are flattering me.You look more elegant.” 五、培养语际语用能力策略
浅谈语际语用学视角下看高职英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培养(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