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

2012-11-11 01:07

【摘  要】就业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是国际高职教育的趋势,也是中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导航灯”。公共英语教学是高职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对奠定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和运用技能,为今后实现劳动力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就业为导向,针对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就业  高职公共英语  教学改革

        从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开始,毕业生就业就成为难题,年复一年被各界热议。十多年过去了,难题没有得到缓解,反而越积越重。尤其是近年来,学生就业市场的形势更加趋紧。
        与此同时,全球化与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使国际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社会对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对人才的要求也从单一型、理论型向复合型、应用型和国际型转化。可见,英语素质在人的素质中显得尤为重要。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高新技术职业岗位需要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技术人才。作为高职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公共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当前,我国的用人单位不仅要求应聘学生的英语专业水平,还要求他们将英语与应聘岗位的业务能力相结合,以便更好地服务国际化的市场。但是,目前我们的英语教育体制,还不能反映和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还不能适应全球化过程中用人单位对英语人才的多层次需求,所培养出的学生的英语实战能力与市场和社会的需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变革传统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方法和模式,探索和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英语教学模式,让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走出困境成为当务之急。
        一 革新培养模式,构建符合市场就业需求的公共英语课程体系
        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中出现的一种学校和用人单位合作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订单式”就是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订单”,即人才培养协议,明确三方的职责,并在师资、技术、设备等办学条件方面合作,通过学校、企业两个教学地点实施教学活动,使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选择。
        2.改变单一的课程,设计各种模块课程,实现课程的多样化
        要实施订单式培养,就应以企业的“订单”为导向,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改革。现有的公共英语课程一般只开设综合英语部分,内容仅仅涵盖了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文化,很少或根本就不涉及与学生职业相关的知识话题。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决定了英语课程不能只注重对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灌输,课程设置结构必须直接面向职业、面向具体岗位。
        公共英语的课程设置方法可以采用国际上通行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模块化体系,首先学习基础英语模块,后经职业英语过渡到专业英语模块,以体现语言与专业学习的规律。全部课程可设置成三个模块:
        第一,基础英语模块。主要课程为综合英语、听力和口语。通过巩固和扩展学生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各方面的知识,为学生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实用技能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职业英语模块。课程内容涉及从应聘求职、企业文化、职场沟通技能到个人规划和职业发展等,重点培养学生就业背景下的英语沟通能力,为提升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及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职业英语模块是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核心模块,体现英语学习与学生未来就业的完美结合。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广告语篇互文现象及其认知机制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