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理解中的影响

2012-11-11 01:07

    论文摘要:以图式理论为切入点分析听力理解的心理认知过程。在引入图式理论及其在听力理解过程中的具体运用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部分实验数据,以揭示听者所掌握的图式与听的结果之间的关联性(促进与抑制,正面与负面的影响),即阐释图式的功与过。 
  论文关键词:听力理解;图式理论;背景知识;思维定势 
  据信.图式意为储存知识的信息包,在语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图式理论认为,听力理解不是一个接收信号的被动过程,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心理过程。涉及到语言的综合和分析,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的相互作用。闪此,听力水平的高低不仅与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本身密切相关,相关的背景知识也是一大因素。即听者图式的激活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听力理解的结果。 
  一 听力理解 
  我们通常把听力理解当作一项被动的活动。传统的听力教学把大部分时问花在让学生听和完成听力练习上,没为学生创造主观能动的思考空间。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重视的是听的结果,忽略了听力本身,对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帮助不大。教师只重视学生语法和词汇的积累,而未提供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当学生开始听一段新材料时必然一头雾水。即便全懂的语法和单刮,也很难把它们串联起来进行理解推论,因此,结果总不尽人意。 
  听力是一项积极主动的技能,它包含由下而上(bot—tom—upprocessing)和从卜到下(top—downprocessing)两个思维过程。所谓由下而上,也就是从词汇语法层面去理解整个语篇;而从上到下指的则是从背景知识的宏观角度对整个听力材料进行全面把握和分析,并由此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相关背景,并激发他们在头脑中把所听材料与过去的知识结构挂钩,以便有学生能颅测性地、有目的性地上构筑所听材料的意思。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图式理论对听力理解的指导性作用,亦即正面效应。 
  然而,听力理解既然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则必然牵涉到听昔的主观能动思考。然而,主观能动性又因人而异,因情境不同而又各不相同。即便是同一事物、同一事件,在不同人的眼里也会得来不同的影象,必然会导致不同的结论。我们不能一味地认为所有的背景知识对听力理解过程都是有益的.其与材料的关联性,和给听者带来的熟悉感受的确无呵否认,然而.也正是因为这种固存的关联性和熟悉感会误导听者,使其产生思维定势,做出错误的判断。我们知道,人的思维也是有惰性的,当听者刚开始听一段材料时,他的神经是高度紧张和集中的,然而,如果一旦听出所听内容与我们所熟悉的某个场景或事件可能相关甚至雷同(当然,这只是听力过程中的预测),听者往往就会开始放松警惕,根据脑海中固有的经验模式去预测这段材料,从而忽略了对细节(如词汇,语法,甚至语气)的捕捉,顺着思维定势去推理预测下文。 
  然而,一旦下文与听者所预测的背道而驰,听者往往措手不及,转不过弯来,或者根本没集中精神听到最后。无论哪种情况,都会导致听者这次听力理解的失败。 
  同样是预存在听者脑海中的背景图式,有时,它能指导听者更快更好地理解材料,起到积极正面的影响;有时,它又会对听者产生思维定势的挑战,抑制听者对与已获取知识情况不同的新信息的输入,至少起到了抑制作用。下面笔者将分别以举例和实验的形式对图式理论在听力理解过程中的“功”与“过”进行评说。 
  二 图式的“功” 
  我们首先介绍听力教学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的基本图式:即语言图式和内容图式。 
  1.语言图式(LanguageSchemata)。 
  语言图式,即听者已经掌握的基本知识,包括词汇、语法、语音语调等,这是构成听力理解的基石,在听力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试论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理解中的影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浅析两性语言文字应用的差异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