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从 抗争 和解——解析《紫色》主人公西丽的成长历程(2)
2012-11-11 01:12
那么,西丽为何如此惧怕某某先生而不采取任何的反抗呢?根据心理学分析,如果一个人在她幼年的时期遭受太多的折磨,她就会对暴力形成一种恐惧的心理,这种心理将会持续到她将来的生活。受害者对这种暴力采取的反应往往要么是反抗,要么是服从于它。很明显,西丽选择了服从。因为从她的内心深处,她惧怕像她丈夫和继父那样的男性。西丽不抗争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经济上她对某某先生的依赖。无论西丽多么的聪明和辛劳,她无法获得自己经济上的独立。从而,她宁愿选择沉默、服从、不被人注意的生活,而不去为自己作任何的抗争。同样,西丽对女性概念错误的理解也导致了她不去作任何的斗争。她的儿媳妇苏菲亚是一位性格泼辣、意志坚强、自我意识很强的女性。西丽很羡慕她,却依然认为苏菲亚应该像她那样服服从从地过日子,并在哈泼向她咨询怎样才能使苏菲亚变得服服帖帖时,她甚至怂恿哈泼通过揍她使得她顺从。可以说西丽成了男人以及她自己被动地接受男人对她不公平对待的受害者。她接受了她作为商品的角色—被当作性的工具、劳力或者是替罪羊—因为她看不到别的。
在这个阶段,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西丽是一个沉默、害羞、胆怯和被动的妇女。当然一个沉睡了太久的火山总有一天会爆发;同样一个被压抑被奴役太甚太久的个体,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也会起来反抗。 二、抗争
反叛精神在《紫色》中得到了彻底的反映。那么是什么唤醒了并促使原本完全服从的西丽为自己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进行勇敢的奋争呢?在西丽的故事里,她遇到了一连串帮助她重新塑造自我的其他黑人女性。其中,个性鲜明、敢爱敢恨的女歌唱家莎格对西丽的觉醒起了关键性作用,而苏菲亚的力量和勇气则激励了她。莎格的鼓励帮助促进了西丽心理和精神世界的成长,苏菲亚则教会她如何跟男人和不公正作斗争。苏菲亚的出现和莎格的到来唤醒了她对忽视了很长的周围世界的感知。沃克在整个小说中都强调了个体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性。’在苏菲亚和莎格出现之前,这一切对西丽来说是一片空白,她所生存的环境对她的思想和感情设置了太多的束缚。从苏菲亚和莎格那里西丽找到了同情、关心和爱,以及她自己的声音。
随着和西丽建立友谊‘,莎格发现西丽身上越来越多的优点且时常表扬赞美她,鼓励她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声音。莎格在哈泼的酒吧里为西丽唱了专为她创作的歌曲。“我第一次想到了世界”,“第一次感到心满意足”,(同上)“这是头一回有人用我的名字作标题,写歌词”。在朋友的鼓励和影响下,西丽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和周围世界的存在,第一次她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性和价值。
在西丽的觉醒成长中性也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它使得西丽理解了性的意义,这也使得她从男人统治的羁绊中解脱出来。从中她也体验到被爱和爱己的重要性。多年以来,西丽一直在“吸收”某某先生施于她的暴力却没有认识到他有多么的冷酷残忍。发现妹妹写给自己的信件被某某先生藏起来的事实后,多年积压在西丽心头的愤怒和怨恨统统爆发了出来。她开始真正地憎恨某某先生,想着有机会杀死他。和莎格讨论什么是上帝之后,西丽认识到上帝并不能帮助她减轻悲伤和苦难,因此,她决心摒弃以前的生活而开始全新的生活。后来在一次苏菲亚姐姐家的聚餐期间,西丽提出要跟莎格去开始她全新的生活,并向全场的人揭露了某某先生藏匿耐蒂的信的事情。面对某某先生的冷嘲热讽,西丽回应:
我穷,我是个黑人,我也许长得难看,还不会做饭,产有一个声音在对想听的万物说,不过我就在这里。
这可以说是西丽开始向她的压迫进行抗争的真正宣言,她也开始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存在。
西丽离家出走后终于获得了真正的自由,生命重新属于自己。西丽的转变体现了沃克独创的女性主义( womanism)观。她认为,女性应该欣赏并热爱女性文化、女性情感、女性力量,尤其要热爱、重视女性本身。沃克认为只有理解女性情感,继承发扬女性主义文化传统,黑人女性才能实现自立自强、独立和自由。缝制被子等手工活是黑人妇女传统文化的体现。制作被子等手工品的同时也体现了黑人女性传统的亲密性、宽容性和延续性,这也是黑人女性表现姐妹情谊和自我表达的重要途径。沃克在她的好多作品如《寻找母亲的后花园》、《日用家当》及《紫色》中都浓墨熏彩地描绘了女性进行手工创作的画面,以此来表现黑人女性的才智、丰富的精神世界以及深厚的姐妹情谊。正是这种姐妹情谊使得西丽从一个软弱自卑逆来顺受的女子成长为一个具有鼓励精神的光彩照人的妇女形象。在莎格的提议下,西丽创立了大众裤业有限公司。随着生意的红火,西丽逐渐获得了经济上的独立。后来她又继承了她继父、也原本属于她亲生父亲的财产。就这样,西丽赢得了爱、金钱和朋友,更重要的是获得了情感上和经济上的独立。最后西丽拥有了自己的事业,从而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
服从 抗争 和解——解析《紫色》主人公西丽的成长历程(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